[发明专利]一种尖翅燕鱼苗种高位池生态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00737.1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2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殿昌;刘宝锁;江世贵;郭华阳;张楠;郭梁;朱克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44104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宣国华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苗 高位池 池塘 苗种培育 生态培育 生态体系 生物饵料 构建 藻相 育苗 生长环境 鱼受精卵 规模化 放养 消毒 孵化 生长 管理 培育 | ||
1.一种尖翅燕鱼苗种高位池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高位池作为育苗池塘并进行消毒处理;
(2)在育苗池塘内构建藻相-菌相-生物饵料生态体系;
(3)将尖翅燕鱼受精卵进行孵化得到初孵尖翅燕鱼仔鱼,放养入鱼苗池塘,进行苗种培育与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尖翅燕鱼苗种高位池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藻相-菌相-生物饵料生态体系包括有益藻定向培育,益生菌培养和生物饵料生态扩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尖翅燕鱼苗种高位池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益藻定向培育是利用小球藻浓缩液、无机化肥、有机肥水产品和微量元素产品进行小球藻定向培育,并及时补充有机肥水产品和益生菌维持育苗池塘有益藻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尖翅燕鱼苗种高位池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球藻浓缩液使用量是5L/亩*米;所述无机化肥为尿素和氮磷钾复合肥,其用量分别为2kg/亩*米和1kg/亩*米;所述有机肥水产品为育藻膏和氨基丽藻源,其用量分别2kg/亩*米、2L/亩*米;所述微量元素产品为藻类微量源,其用量为200g/亩*米。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尖翅燕鱼苗种高位池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为光合细菌、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乳酸菌用量均为每天5L/亩*米,芽孢杆菌用量为每隔3-5天补加400g/亩*米;光合细菌和乳酸菌是菌液,其中菌落数范围分别为20-30亿/ml和1-5亿/ml;芽孢杆菌是粉状,其活菌数含量为100亿/g。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尖翅燕鱼苗种高位池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饵料生态扩繁是利用育苗池塘内单胞藻类和发酵营养液培育生物饵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尖翅燕鱼苗种高位池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饵料包括轮虫、桡足类和枝角类;所述发酵营养液由红糖、鳗鱼粉、虾多宝、乳酸菌和淡水进行密封发酵制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尖翅燕鱼苗种高位池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尖翅燕鱼受精卵孵化在育苗池塘内弱光照且无避免阳光直射的孵化箱中进行;受精卵孵化海水为经过滤的新鲜干净海水,孵化密度为8-12万粒/m3,孵化过程中使鱼卵均匀分布于孵化箱内;初孵尖翅燕鱼仔鱼放入育苗池塘的时间是孵化后第3天,放养密度为22-25万尾/亩。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尖翅燕鱼苗种高位池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苗种培育与管理包括生物饵料精细投喂、配合饲料有序更换、水质监测与调控和日常巡塘管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尖翅燕鱼苗种高位池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饵料精细投喂方式如下:鱼苗3日龄至6日龄投喂轮虫,轮虫数量为0.6-1个/ml;7日龄至9日龄投喂轮虫和桡足类,轮虫数量为0.4-0.6个/ml,桡足类数量为0.5-0.8个/ml;10日龄至14日龄投喂桡足类和枝角类,桡足类数量为0.3-0.5个/ml,枝角类数量为0.8-1.2个/ml;所述配合饲料有序更换包括配合饲料人工驯化、更换人工配合饲料型号、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次数与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07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黄色乌鳢的制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橙斑鳢配对装置及配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