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生螺旋风的风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99663.4 | 申请日: | 2019-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7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 发明(设计)人: | 韩晓红;马燕滨;周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5/06 | 分类号: | F04D25/06;F04D29/32;F04D29/38 |
| 代理公司: | 31219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贺妮妮 |
| 地址: | 2019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风叶壳 驱动轴 风机 支架 驱动电机 狭小区域 联轴器 风叶 龙卷风 新风 对称分布 风机系统 风机作用 作业环境 螺旋风 排出 施工 吸入 轴向 烟尘 室外 进口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产生螺旋风的风机,包括:风叶壳,风叶,驱动轴,联轴器,驱动电机,风叶壳支架;风叶的叶面呈弧形,且沿风叶壳的周向并与风叶壳的轴向呈夹角固定于风叶壳的内侧;联轴器的一端与驱动轴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风叶壳支架呈对称分布于风叶壳的前端和后端,且风叶壳支架的一端与驱动轴连接,另一端与风叶壳连接。在狭小区域,烟尘比较恶劣,施工人员比较多的作业环境内施工时,只要风机系统工作,本发明的风机把室外的新风通过管道从风机的进口吸入,并通过风机作用将该区域的空气形成旋转的螺旋新风,就是旋转的并带动灰尘一起旋转,犹如“龙卷风”状一样,可以有效的将狭小区域的灰尘、杂质或有害有毒气体排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产生螺旋风的风机。
背景技术
传统风机的结构组成中,风机外壳与叶片没有连接,其叶片与驱动轴连接,动力系统提供轴功率从而带动叶片转动,在风机外壳的作用下,通过空气在叶片的作用下获得动能而产生轴向的风。传统风机产生的风无法获得高速旋转的螺旋风。在船舶建造领域,因施工空间狭小,存在焊接作业、打磨作业、舾装件装配作业等人员集中且交叉作业,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无法通过传统风机抽去排净。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可产生螺旋风的风机,其产生的高动能的螺旋风可带动空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灰尘充分的搅合、旋转,形成旋涡状的风洞,再通过其它风机把污浊气体排放至净化区域。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生螺旋风的风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机产生的风是轴向风,轴向风无法获得高速旋转的螺旋风,不能有效将空间内的有害有毒气体或灰尘充分搅和、旋转并抽出排净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产生螺旋风的风机,所述产生螺旋风的风机至少包括:
风叶壳,风叶,驱动轴,联轴器,驱动电机,风叶壳支架;
所述风叶的叶面呈弧形,且沿所述风叶壳的周向并与所述风叶壳的轴向呈夹角固定于所述风叶壳的内侧;
所述联轴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
所述风叶壳支架呈对称分布于所述风叶壳的前端和后端,且所述风叶壳支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风叶壳连接。
可选地,所述风叶与所述风叶壳的轴向夹角介于15°~80°之间。
可选地,沿所述风叶壳的周向均匀固定七片所述风叶。
可选地,所述风叶壳的前端和后端沿所述风叶壳的周向各均匀设置六支所述风叶壳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产生螺旋风的风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叶壳外周的外壳。
进一步地,在所述外壳与所述风叶壳之间的圆周的前端和后端沿所述圆周的周向各设置四个轴承。
可选地,所述外壳的前端和后端设置有防护罩。
可选地,所述产生螺旋风的风机还包括驱动电机固定支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支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
可选地,所述产生螺旋风的风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对称分布的两个外壳基座。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基座上设置有螺栓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96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变级压缩机
- 下一篇:一种高温稀释风机及烟气脱硝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