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置在垃圾焚烧炉内的高温酸性烟气脱酸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98858.7 | 申请日: | 2019-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43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余昭胜;杜斌云;马晓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68;B01D53/8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秋武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置 垃圾 焚烧 高温 酸性 烟气 脱酸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垃圾焚烧炉内的高温酸性烟气脱酸装置,包括底座,可滑动地设于焚烧炉内的三通道上部,底座中部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高温酸性烟气的流动方向对应设置;多个附载体,依次可拆卸地安装于底座上,每个附载体表面均固接有吸附剂,相邻的两个附载体之间留有供高温酸性烟气通过的缝隙。当高温酸性烟气从底座的第一通孔流过并经过附载体之间的缝隙时,吸附剂能够和高温酸性烟气发生反应,大大减少高温酸性烟气对水平烟道上换热器的腐蚀。由于吸附剂固接于附载体,吸附剂也不会脱离附载体而附着在换热器上,因此不会导致换热管道上出现严重的结焦现象,同时避免了吸附剂变成坚硬的颗粒后对换热管道造成严重的冲刷磨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在垃圾焚烧炉内的高温酸性烟气脱酸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垃圾问题愈演愈烈。当前在我国正大力发展的一种垃圾处理方式是集中焚烧。
垃圾焚烧的燃料是成分复杂、热值极不稳定的各式各类垃圾,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危害物。这些危害物中氯化氢、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酸性烟气在垃圾焚烧烟气中的占比较大。高温酸性烟气从炉膛出来通过三通道后,没有经过脱酸处理就与水平烟道接触,对设置在水平烟道的换热管道比如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等腐蚀危害比较严重。在酸性烟气的长期腐蚀作用下,换热管道的强度大幅下降,极易引发爆管等严重影响锅炉运行安全的事故。
由于焚烧炉工作时从炉膛到水平烟道这段管道上温度极高,人们普遍认为在此高温下吸附剂难以保持活性,因此人们不会设想在水平烟道前的管道内设置脱酸装置。本发明人独特地发现,尽管从炉膛到水平烟道这段管道上温度极高,但在三通道上部这有限的空间内的温度约为700℃,而吸附剂在该温度下仍然可以保持活性,可以在三通道上部设置脱酸装置以保护水平烟道的换热管道。
如果采用常用的焚烧炉外的脱酸装置来进行脱酸处理,比如采用熟石灰喷射器将石灰浆液或干熟石灰粉直接喷入三通道内,有些石灰浆液或干熟石灰粉粘附在换热管道上并且在高温高流速的酸性烟气作用下很快变为坚硬的粉尘颗粒,使换热管道出现严重的结焦现象;还有些石灰浆液或干熟石灰粉变为坚硬的粉尘颗粒后,随着高温高流速的酸性烟气流动对换热管道造成了严重的冲刷磨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在垃圾焚烧炉内的高温酸性烟气脱酸装置,其能对从焚烧炉炉膛出来的高温酸性烟气在进入焚烧炉水平烟道前进行脱酸处理,大大减少高温酸性烟气对水平烟道上换热管道的腐蚀,吸附剂不会粘附在换热管道上使换热管道出现严重的结焦现象,不会对换热管道造成冲刷磨损,有效保护换热管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设置在垃圾焚烧炉内的高温酸性烟气脱酸装置,包括
底座,可滑动地设于焚烧炉内的三通道上部,能够从三通道上部滑出到焚烧炉外或者从焚烧炉外滑入到三通道上部,底座中部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高温酸性烟气的流动方向对应设置;
多个附载体,依次可拆卸地安装于底座上,每个附载体表面均固接有吸附剂,相邻的两个附载体之间留有供高温酸性烟气通过的缝隙。
进一步,每个附载体均对应设置有支架,支架中部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平行,附载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支架,多个支架依次可拆卸连接,每个支架均和底座滑动连接。
进一步,支架一端设有凹部,另一端设有凸部,相邻的两个支架通过凹部和凸部配合卡接。
进一步,支架设有多个卡槽,附载体设有卡接部,通过卡接部和卡槽配合,附载体卡接于支架。
进一步,附载体包括多个依次首尾连接的附载件,相邻的两个附载件之间具有夹角,相邻的两个附载件连接处形成卡接部,卡槽的开口朝向第二通孔,卡接部与卡槽的开口对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88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