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净化的废气治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96147.6 | 申请日: | 2019-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9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杨帅;何孝磊;程新;罗书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梦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32 | 分类号: | B01D53/32 |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韩立峰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等离子体 净化 废气 治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净化的废气治理方法,首先将净化设备中的凸台放置在固定座上开设的凹槽中,然后旋转旋钮,带动调节杆转动,调节杆带动夹具向凸台移动,通过三组调节机构固定凸台下端部;然后将压板套在导向杆上,旋转调节螺栓,带动压板向凸台移动,通过三组压紧机构将凸台上端面固定;本发明通过三组压紧机构和三组调节机构,便于安装与拆卸凸台;进而便于安装与拆卸净化筒,方便使用;本发明通过第一丝杆带动第一滑块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固定座上升与下降,便于调节固定座的高度,使得净化筒的运用范围更加广泛,灵活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净化的废气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使用美化、装饰材料等化学品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导致空气中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威胁着人体的健康。尤其是近几年来全球环境的恶化,雾霾天气的出现,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目前,空气污染的净化方法有通风换气式、过滤式、吸附式等传统净化器具有等,这些方法在处理污染物颗粒大小、处理效率、处理毒害气体(NOx,SOx,VOCs等)及杀菌等方面,已经无法满足环境的要求。例如过滤净化法主要用来分离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对于细菌、有毒有害气体等污染物则显得束手无策;吸附法存在着吸附饱和的问题,制约着该技术的广泛使用;催化净化法的运行费用比较高,因而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负离子空气净化器、臭氧空气净化器和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等空气净化技术应运而生,虽然负离子和臭氧空气净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存在着空气净化效率低和臭氧危害等问题。
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负离子和臭氧空气净化存在的问题。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是利用电晕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来净化空气,其净化原理就是利用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电子同空气中的分子碰撞时会发生一系列基元物化反应,并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多种活性自由基和生态氧,即臭氧分解而产生的原子氧。活性自由基可以有效地破坏各种病毒、细菌中的核酸,蛋白质,使其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和生物合成,从而致其死亡;而生态氧能迅速将多种高分子异味气体分解或还原为低分子无害物质。
在专利号为WO2017128694A1中公开了一种高速离子风自吸式低温等离子体空气净化设备,该设备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耗电量低,节能和静音效果显著,但是该设备还存在下述缺陷:不便于除去集尘极上的灰尘,不可维持净化效率,导致净化效果差;同时不便于安装、拆卸以及调节净化筒,不方便使用;并且不便于安装与拆卸电极板,不便于对其进行更换和维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净化的废气治理方法:
本发明通过带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上下运动,将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上残留的灰尘振落到排料漏斗中,对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振动清灰,可维持净化效率;
本发明通过三组压紧机构和三组调节机构,便于安装与拆卸凸台;进而便于安装与拆卸净化筒,方便使用;本发明通过第一丝杆带动第一滑块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固定座上升与下降,便于调节固定座的高度,使得净化筒的运用范围更加广泛,灵活性更好;
本发明通过第二弹簧产生的反作用力将电极板固定,方便对其进行安装与更换,避免传统需要螺钉固定,安装与拆卸不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净化的废气治理方法,该废气治理方法通过净化设备完成净化,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凸台固定:首先将净化设备中的凸台放置在固定座上开设的凹槽中,然后旋转旋钮,带动调节杆转动,调节杆带动夹具向凸台移动,通过三组调节机构固定凸台下端部;然后将压板套在导向杆上,旋转调节螺栓,带动压板向凸台移动,通过三组压紧机构将凸台上端面固定;
步骤二、净化处理:废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到净化筒内,从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中间通过,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通电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梦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梦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61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