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明质酸钠链球菌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96073.6 | 申请日: | 2019-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1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守垒;何斌;惠吉阳;秦会利;王海泉;张朋;赵鹏;解增朋;李文源;冯展谱;苗为超;郑成红;卢滢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众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9/26 | 分类号: | C12P19/26;C12N1/20;C12N1/38;C12R1/46 |
代理公司: | 37249 济南舜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宋玉霞<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768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基 透明质酸钠 链球菌 种子培养 葡萄糖 磷酸二氢钠 菌体浓度 菌体培养 摇床培养 微量元素 酵母粉 硫酸镁 菌种 制备 接种 | ||
本发明涉及种子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明质酸钠链球菌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葡萄糖,酵母粉,硫酸镁,磷酸二氢钠,水和微量元素;菌体培养方法包括:制备培养基;将透明质酸钠链球菌接种到培养基中摇床培养。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培养菌种,可达到提高菌体浓度的效果、缩短种子培养周期的效果,从而提升透明质酸钠的质量和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子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明质酸钠链球菌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透明质酸是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双糖重复单元连接构成的直链高分子粘多糖,广泛存在于人与动物的细胞间质、眼玻璃体、脐带、皮肤、关节滑液及雄鸡冠等软结缔组织中。商品透明质酸一般指透明质酸的钠盐,即透明质酸钠。
透明质酸钠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提取法和发酵法两种,其中提取法指的是从动物体组织中直接提取,发酵法指的是通过微生物菌种发酵生产透明质酸钠。由于动物体原料有限、难于收集处理、价格高昂且分离过程复杂,随着透明质酸钠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提取法获得的透明质酸钠已经不能满足医药、护肤等行业的生产需求。
发酵法虽然克服了提取法原料有限、成本高、分离过程复杂的缺陷,但想要制备高质量的透明质酸钠仍需要对发酵过程中的条件进行控制。种子液培养阶段是透明质酸钠发酵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种子液中的菌体浓度会直接影响到透明质酸钠的产品质量。符合浓度要求的种子液能够显著缩短发酵生产过程,有效规避发酵生产风险,从而提升产值;一旦种子液中的菌体浓度未达标,则需要延长培养周期,这样一来菌种的活性就会降低,严重影响透明质酸钠的产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质酸钠链球菌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培养菌种,可达到提高菌体浓度的效果、缩短种子培养周期的效果,从而提升透明质酸钠的质量和产量。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明质酸钠链球菌的培养基,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葡萄糖,酵母粉,硫酸镁,磷酸二氢钠,水和微量元素。
本发明提供的透明质酸钠链球菌的培养基,简化了配方的复杂程度,降低杂质引入可能性,菌种在培养基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微量元素,达到提高菌体浓度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包括葡萄糖50-100g/L,酵母粉20-40g/L,硫酸镁1-5g/L,磷酸二氢钠1-4g/L,微量元素4×10-3-5×10-3g/L。
进一步的,所述微量元素包括Cu、Mn、Zn、Ca中的任何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微量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
微生物对金属离子有吸附作用,适量的金属离子与微生物结合后对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微生物的生化反应过程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可以稳定蛋白质结构、细胞壁及维持渗透压的平衡,更利于菌体存活。例如:适量的锌离子对于链球菌有结合蛋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应对压力,蛋白质折叠和转运,氨基酸代谢等方面。适量的铜离子是链球菌新陈代谢的辅酶,参与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并对细胞内的自由基有清理作用。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这些微量元素离子,可有效提升菌体的存活率,从而使菌体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所需浓度。
进一步的,所述Cu由CuSO4·5H2O提供,Mn由MnSO4提供,Zn由ZnCl2提供,Ca由CaCl2提供。
CuSO4·5H2O、MnSO4、ZnCl2、CaCl2均为常见的金属化合物,具备易获取、价格便宜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众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众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60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