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95432.6 | 申请日: | 2019-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7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隋晓青;张树振;陈述明;李卫军;张博;朱进忠;马雪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40 | 分类号: | A01G22/40;A01G13/02 |
代理公司: | 61244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伟花<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830052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溉量 苜蓿种子 覆膜 苜蓿 行间 宽窄行间隔 铺设滴灌带 膜上播种 苜蓿种植 现蕾期 播种 黄褐色 灌溉 滴灌技术 全生育期 生育时期 返青期 结荚期 开花期 荚果 水施 整地 种植 肥料 收获 | ||
本发明提供了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方法,该方法为:整地后于秋季采用宽窄行间隔种植,播种前覆膜,在膜上播种,于苜蓿种植行的窄行间铺设滴灌带,苜蓿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为1950m3/hm2,返青期的灌溉量为600m3/hm2,现蕾期的灌溉量为750m3/hm2,开花期的灌溉量为300m3/hm2,结荚期的灌溉量为150m3/hm2,成熟期的灌溉量为150m3/hm2,肥料在现蕾期随水施入,于60%~70%的苜蓿荚果变成黄褐色收获得到苜蓿种子。本发明将滴灌技术与覆膜相结合,播种前覆膜,在膜上播种,通过宽窄行间隔种植,并在苜蓿种植行的行间铺设滴灌带,结合苜蓿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灌溉处理,提高苜蓿种子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种植面积最大、利用价值最高的优质牧草,其产业化日渐兴起。欧美一些国家将其看作“绿色黄金”、“立国之本”。我国苜蓿草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当前,我国苜蓿种子生产仍滞后于产业发展需要,全国每年仅能生产苜蓿种子4-5万吨,还需进口苜蓿种子2000-5000吨,才能满足国家退耕还草、生态修复及发展草牧业之所需。目前,苜蓿种子生产中的灌溉技术已从漫灌或喷灌灌溉方式逐步发展为先进的滴灌节水灌溉技术,漫灌灌水量大严重浪费水资源,喷灌受气象条件限制且在苜蓿花期不宜实施,对苜蓿授粉带来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方法,该方法将滴灌技术与覆膜相结合,播种前覆膜,在膜上播种,通过宽窄行间隔种植,并在苜蓿种植行的行间铺设滴灌带,结合苜蓿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灌溉处理,提高苜蓿种子产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方法,该方法为:
S1、整地:在年降水量为150mm~200mm、≥10℃年积温为2800℃~3500℃的地区,于苜蓿播种前7天~10天,耕地深翻,翻耕深度为25cm~30cm,然后耙地,耙出杂草根茎、耙碎土块、混拌基肥,使地表平整,再耱地,耱碎土块,耱实土壤,最后镇压;
S2、播种:于秋季温度为10℃~25℃时进行苜蓿播种,播种量为40g/亩~60g/亩,播种深度为1cm,采用宽窄行间隔种植,窄行的行距为40cm~50cm,宽行的行距为70cm~80cm,穴播株距为18cm~27cm,播种前覆膜,在膜上播种;
播种量决定着建植密度,是直接影响苜蓿种子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发明的播种量控制在40g/亩~60g/亩,种子发芽率在95%以上;苜蓿为小粒种子,播种过深不易出苗,从而造成出苗不全,选择播种深度为1cm,有利于出苗;
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覆膜种植可改善苜蓿生长的微环境从而达到增效增收,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保温,能增加土壤的有效积温;第二,节水保墒,减少了土壤蒸发,提高土壤的持水性和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第三,控草,膜下的高温能抑制杂草出苗和生长,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除草剂等农药的施用;第四,抑制病虫害,覆膜可有效减少土壤中越冬的病虫数量,对翌年病虫害控制有良好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农业大学,未经新疆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54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花生高产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促进贵妇人秋海棠开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