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屏显示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94453.6 | 申请日: | 2019-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2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马宁;杨依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G09G3/3208;G09G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钲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2 | 代理人: | 李英艳;李志新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显示 调整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柔性屏显示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柔性屏可选择性的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柔性屏切换至折叠状态时,包括折叠区域和非折叠区域,该方法包括:在检测到柔性屏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调整折叠区域的亮度值,使折叠区域用户感知亮度和非折叠区域用户感知亮度一致。通过本公开的方法,在检测到柔性屏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调整折叠区域的亮度值,使折叠区域与非折叠区域的用户感知亮度一致,改善了由于视线与柔性屏的折叠区域屏幕不垂直产生的显示偏暗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智能终端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屏显示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进步,移动终端产品的利用率越来越高,不仅仅作为通讯工具,还可以作为人们娱乐的工具。柔性屏具有可弯曲,柔韧性佳的特性,配置柔性屏的终端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配置柔性屏的终端可以是配置有折叠屏或者全面屏的终端。
配置有折叠屏或者全面屏等柔性屏的终端,在使用过程中,弯折部分由于其与用户视角不同,光反射路径发生变化,所以在弯折部分的屏幕相对于与用户视线正对的屏幕部分亮度偏低,使屏幕显示不一致,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柔性屏显示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柔性屏显示调整方法,柔性屏可选择性的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柔性屏切换至折叠状态时,包括折叠区域和非折叠区域,该方法包括:检测柔性屏的状态,状态包括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检测到柔性屏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调整折叠区域的亮度值,使折叠区域用户感知亮度和非折叠区域用户感知亮度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柔性屏切换至折叠状态时,非折叠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且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形成有夹角;调整折叠区域的亮度值,包括:确定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形成夹角的角度;根据夹角的角度,调整折叠区域的亮度值。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夹角的角度,调整折叠区域的亮度值,包括:监测夹角的角度,在夹角的角度每达到一个预设的阶梯角度范围时,调整折叠区域的亮度值为匹配当前所属角度范围的亮度值;其中,阶梯角度范围与亮度值之间具有预设匹配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调整折叠区域的亮度值,包括:调整折叠区域的亮度值高于非折叠区域的亮度值。
在一实施例中,调整折叠区域的亮度值之后,还包括:在检测到柔性屏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将折叠区域的亮度值恢复为展开状态时的亮度值。
在一实施例中,调整折叠区域的亮度值包括:通过调整折叠区域的发光二极管的占空比,调整折叠区域的亮度值。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柔性屏显示调整装置,柔性屏可选择性的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柔性屏切换至折叠状态时,包括折叠区域和非折叠区域,装置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柔性屏的状态,状态包括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调整单元,用于在检测单元检测到柔性屏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调整折叠区域的亮度值,使折叠区域用户感知亮度和非折叠区域用户感知亮度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柔性屏切换至折叠状态时,非折叠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且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形成有夹角;调整单元采用如下方式调整折叠区域的亮度值:确定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形成夹角的角度;根据夹角的角度,调整折叠区域的亮度值。
在一实施例中,调整单元采用如下方式根据夹角的角度,调整折叠区域的亮度值:监测夹角的角度,在夹角的角度每达到一个预设的阶梯角度范围时,调整折叠区域的亮度值为匹配当前所属角度范围的亮度值;其中,阶梯角度范围与亮度值之间具有预设匹配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44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