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挡土墙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93905.9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7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文;蒋瑜阳;李朝阳;张晓旭;王峰;赵凯;蒋自强;牟廷敏;刘家顺;谭昌明;孙大远;周丹秋;高鹏;李宇奇;杨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A01G9/02;A01G24/10;A01G24/20;A01G24/28;A01G24/30;A01G24/35 |
代理公司: | 11754 北京鱼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治丽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压板 栽植板 挡土墙 生态挡土墙 植物存活率 一体结构 植被景观 构建 栽植 生长 | ||
1.一种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一体结构且相互独立的第一承压板、第二承压板和栽植板;所述栽植板上设置有若干插入至栽植板与第二承压板之间的栽植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板和栽植板的外壁上均贴附有开有第一通孔的第一薄膜;所述第一薄膜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厚度为0.5mm,其上第一通孔直径为0.2~0.3μm,开孔率为3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压板上开有供连接柱穿过,直径为3~10cm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柱两端分别通过法兰固定于第一承压板和栽植板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压板上还开有直径为0.5~1cm的第三通孔;并在第二承压板两侧均设置有开有第四通孔的第二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栽植板呈上小下大状,其远离第二承压板的一侧外壁为具有70~80°角度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栽植管上开有直径为1~2mm的第五通孔,其内填充有人工基质,其填充的高度距离管口3~5cm;所述人工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15~30份泥炭、10~15份腐殖酸钠、5~8份复合肥、5~10份聚丙烯酰胺,以及5~15份高吸水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板与第二承压板之间填充有水分功能基质,其填充高度为第一承压板高度的1/2~2/3;所述水分功能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15~30份泥炭土、10~15份腐殖酸钠、5~10份聚丙烯酰胺、30~40份高吸水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压板与栽植板之间填充有长效生长基质,其填充高度为栽植板高度的80~90%;所述长效生长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15~30份泥炭土、10~15份腐殖酸钠、5~8份复合肥、5~10份聚丙烯酰胺、2~3份高吸水树脂、5~10份微生物菌渣、5~8份磷酸二氢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第二承压板和栽植板相对内壁的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置有开有通孔的第一盖板,第二固定块上设置有开有通孔的第二盖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与第一承压板、第二承压板和栽植板为一体式结构,且第一承压板、第二承压板和栽植板设置于基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390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隔器及基桩结构
- 下一篇:桩承式格宾挡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