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及牙科矫治器械的设计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93655.9 | 申请日: | 2019-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4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珊珊;王星星;赵晓磊;姚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正雅齿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C7/00 | 分类号: | A61C7/00 |
| 代理公司: | 31236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凤娟;胡晶 |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模型 牙科器械 壳状 牙颌 咬合 凸起部 矫治 下颌 上下颌 牙科 上颌切牙 设计系统 咬合重建 诱导作用 一体化 对齐 后牙区 限位部 切牙 牙区 器械 配合 | ||
一种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及牙科矫治器械的设计系统,设计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获取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后牙区咬合面上设置的凸起部模型,生成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基于该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生成第一壳状牙科器械,获取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根据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第二壳状牙科器械。设计的第一壳状牙科器械和第二壳状牙科器械之间凸起部和限位部配合,使得第一壳状牙科器械和第二壳状牙科器械在咬合时,进行上下颌的咬合重建,同时使下颌切牙与上颌切牙趋于对齐,上下颌的咬合相对位置更加稳定,凸起部的设计不仅能够对患者的下颌具有打开患者的咬合的效果,还具有咬合诱导作用,避免前牙区的矫治限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确切的说涉及牙齿矫治系统设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及牙科矫治器械的设计系统。
背景技术
牙合(occlusion)一词是口腔医学专有词。occlusion在webster字典中是指上下颌牙齿的相对表面接触到一起。以往“牙合”表达下颌静止时上下颌牙的接触,而咬合(articulation)则为下颌在运动中上下颌牙齿的接触。在口腔专业现代概念中,包括上述动静两种含义,即在一些情况下,与咬合通用。
错颌畸形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可在生长发育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错颌畸形的形成因素和机制是错综复杂的,其发生过程可能由单一因素及单一机制在起作用,也可能是多种因素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错颌畸形形成的时间上来划分,错合畸形的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两大类,但是针对个体错颌畸形发生机制的角度来说,错颌畸形的病因可分为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外界的环境因素。
安氏三类错颌是由于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磨牙为近中关系;如果下颌前移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与下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近中错颌关系或开始近中错颌。若下颌或下牙弓处于更加近中的位置,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与第二恒磨牙之间,则称为完全近中错颌,三类过河可表现为前牙对颌、反颌或开颌、上颌后缩或下颌前突等。其部分病例中所表现出的面部改变就是面部为凹面畸形。
凹面畸形可分为齿槽性、颌位性和骨源性凹面畸形,其中齿槽性凹面畸形的临床表现为侧面成轻微凹面,正面观鼻旁区无塌陷下颌陡度正常,前牙反覆盖较小,磨牙轻度近中关系,其主要由齿槽局部因素引起的,上颌骨较正常,下颌形态较佳呈长方形。
颌位性凹面畸形的临床表现为侧面观明显凹面,下颌陡度正常,前牙反覆盖大反覆合深,下颌后退至前牙区上下颌切牙对其,磨牙近中关系,其主要由下颌惯性前伸,上颌发育不足,反颌主要有颌位因素引起,上颌骨轻度后缩,下颌形态较佳,呈长方形。
骨源性凹面畸形又分为三种:上颌源型、下颌源型和上下源型,其中上颌源型的临床表现为侧面观凹面较明显,正面观鼻旁区塌陷明显,下颌陡度正常,前牙反覆盖较大,后牙区覆盖较小,磨牙近中关系,其主要由上颌全方位发于不足,齿槽与基骨呈反向代偿,形成牙槽与基骨移行处凹陷,上颌发于不足,下颌形态较佳,呈长方形;下颌源型的临床表现为上颌较正常,下颌平面陡度较大,凹面明显,前牙反颌覆盖较小,后牙区呈反覆盖,磨牙呈近中关系,其主要由下颌全方位发于过度,齿槽与颌骨呈反向代偿,导致下前牙直立或舌倾,上颌骨轻度后缩下颌形态不佳,成厚重三角形,浅凹向后收敛,深凹向前突挺;上下源型的临床表现为侧面观上缩下突,正面观鼻旁区凹陷,前牙反覆盖较小,后牙区呈反覆盖,磨牙呈完全近中关系,其主要由上颌全方位发育不足,下颌全方位发育过度,上颌骨后缩明显,下颌形态不佳,呈厚重三角形,浅凹向后收敛,深凹向前突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正雅齿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正雅齿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36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