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吊洞缝隙的封堵模具及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93582.3 | 申请日: | 2019-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1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15/06 | 分类号: | E04G15/06;F16L5/02 |
| 代理公司: | 31298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牛芳玲<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板 抱箍 模具 施工 半圆弧形抱箍 多层住宅楼 楼板 垂直设置 辅助工具 间隙堵住 建筑施工 施工效率 相对设置 预留洞口 地连接 可拆卸 上边沿 外径比 拆模 封堵 托板 支模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吊洞缝隙的封堵模具及施工方法,通过于内径和管道外径相同的抱箍上边沿垂直设置环形板,且设置抱箍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2个半圆弧形抱箍板,该环形板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托板;并设置环形板的外径比管道的外径大100~150mm,从而能够将楼板预留洞口与管道之间的间隙堵住,既不占空间,也能确保施工质量,且该模具支模速度快,拆模方便,施工效率高,并且可以重复使用,特别适用多层住宅楼同一规则管道的吊洞施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吊洞缝隙的封堵模具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现场管道吊洞多存在于竖向落水管、污水管、消防立杆等管道工程中。而传统工程中吊洞施工均是采用模板+支撑方式或者挤塑板+铁丝吊模方式进行施工。但是模板+支撑施工方式吊洞施工慢,效率低,且支撑拆除需要养护间歇时间,支撑体系占空间,影响后续工序作业面;而挤塑板+铁丝吊模方式因为挤塑板为柔性板材,质地较软,吊模强度不够,洞口灌浆施工不能进行充分震动,否则会破坏挤塑板,采用该方法施工混凝土浇筑质量不密实,可能存在较大渗漏隐患,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不期望见到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吊洞缝隙的封堵模具,设置于楼板的预留洞口处以用于封堵预留洞口与管道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封堵模具包括抱箍和垂直设置于所述抱箍上边沿的环形板;
所述抱箍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2个半圆弧形抱箍板,所述环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2个托板,当2个所述半圆弧形抱箍板连接在一起时,2个所述托板拼接形成所述环形板;
其中,所述抱箍的内径与所述管道的外径相同,所述环形板的外径比所述管道的外径大100~150mm。
上述的管道吊洞缝隙的封堵模具,其中,2个所述半圆弧形抱箍板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锚固端和嵌固端;
所述锚固端固定设置有螺杆,所述嵌固端开设有螺纹孔。
上述的管道吊洞缝隙的封堵模具,其中,所述半圆弧形抱箍板和所述托板的材质均为塑料。
上述的管道吊洞缝隙的封堵模具,其中,2个所述托板均为半圆弧形托板。
上述的管道吊洞缝隙的封堵模具,其中,所述半圆弧形抱箍板与位于其上边沿的托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吊洞缝隙的施工方法,其中,基于上述的管道吊洞缝隙的封堵模具,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2个所述半圆弧形抱箍板卡在所述管道上,并将2个所述托板的上表面紧贴楼板的下表面;
将2个所述半圆弧形抱箍板固定在一起;
从楼板的上方向所述预留洞口与管道之间的间隙浇入混凝土;
并在混凝土凝固后取下所述封堵模具。
上述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吊洞缝隙的封堵模具及施工方法,通过于内径和管道外径相同的抱箍上边沿垂直设置环形板,且设置抱箍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2个半圆弧形抱箍板,该环形板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托板;并设置环形板的外径比管道的外径大100~150mm,从而能够将楼板预留洞口与管道之间的间隙堵住,既不占空间,也能确保施工质量,且该模具支模速度快,拆模方便,施工效率高,并且可以重复使用,特别适用多层住宅楼同一规则管道的吊洞施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35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