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持效抑菌中心静脉管用聚氨酯微孔发泡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92827.0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9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淑海;王丹;张宁;刘凯良;贺宽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9/12 | 分类号: | C08J9/12;C08J7/12;C08J7/14;C08J5/18;C08L75/08;C08K3/36;C08K3/26;C08G18/66;C08G18/48;C08G18/32;C08G18/76;C08G18/75;A61L29/06;A |
代理公司: | 37212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薄膜 中心静脉 抑菌 聚氨酯微孔 持效 发泡 薄膜 活性介质 抑菌剂 制备 聚氨酯弹性体 小分子扩链剂 超临界发泡 二异氰酸酯 聚醚多元醇 长效抑菌 粗糙结构 纳米填料 气体作用 微细 套管 催化剂 修饰 | ||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弹性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持效抑菌中心静脉管用聚氨酯微孔发泡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持效抑菌中心静脉管用聚氨酯微孔发泡薄膜,在超临界发泡气体作用下采用活性介质和抑菌剂对聚氨酯薄膜进行修饰得到;活性介质用量为聚氨酯薄膜质量的0.1‑5%;抑菌剂用量为聚氨酯薄膜质量的0.1‑5%;聚氨酯薄膜原料为:聚醚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小分子扩链剂,纳米填料,催化剂。本发明的持效抑菌中心静脉管用聚氨酯微孔发泡薄膜,其表面具有微细粗糙结构,避免了现有中心静脉套管易从人体大静脉中脱落,并且具有长效抑菌效果,解决了现有材料持续抑菌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弹性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持效抑菌中心静脉管用聚氨酯微孔发泡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超临界技术的应用遍及微孔发泡、修饰、萃取、干燥以及喷涂等领域,在国内外得到迅猛发展。其中超临界微孔发泡技术可制备泡孔尺寸小于100μm的发泡材料,在工业、电子、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外其极强的溶解渗透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传质作用,也被应用于微孔结构内部的修饰。
中心静脉导管(CVC)属于血管内管的一种,临床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可以用来测量中心静脉压、大量快速的静脉输液、抗肿瘤化疗的血管通路以及血液净化时血液交换通路等,但导管入口处由于固定困难,极易发生细菌感染,并引起多种致命的并发症,尤其对于放置时间较长的长期静脉导管而言,对导管的材质和稳定性具有较高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创新及医疗水平的提高,长期静脉导管一般选用硅胶或者聚碳酸酯基聚氨酯作为原材料,或在其外加一个涤纶防脱套。
有研究表明可通过纳米银表面改性聚氨酯方法制备出抑菌型中心静脉导管,或通过共混的方法将银系抑菌剂加入到聚氨酯或硅胶内部从而制得具有抑菌作用的静脉导管,但仍存在制备方法复杂,缓释效果欠佳等问题,另外涤纶套件的加入虽延长了使用寿命,但主要起物理隔离防护作用,导管出口处仍易发生皮肤红肿,分泌物增多所致的感染的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持效抑菌中心静脉管用聚氨酯微孔发泡薄膜,其表面具有微细粗糙结构,避免了现有中心静脉套管易从人体大静脉中脱落,造成细菌侵入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危险,并且具有长效抑菌效果,解决了现有材料持续抑菌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持效抑菌中心静脉管用聚氨酯微孔发泡薄膜,在超临界发泡气体作用下采用活性介质和抑菌剂对聚氨酯薄膜进行修饰得到;
所述活性介质用量为聚氨酯薄膜质量的0.1-5%;
所述抑菌剂用量为聚氨酯薄膜质量的0.1-5%;
所述聚氨酯薄膜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聚醚多元醇为聚四氢呋喃二醇(PTMEG),聚氧化丙烯二醇(PPG)、聚四氢呋喃-氧化丙烯共聚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分子量为500-4000。
二异氰酸酯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00)、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中的一种。
扩链剂为1,4-丁二醇(BDO)、氢醌-双(β-羟乙基)醚(HQEE)、1,6-己二醇(1,6-HG)中的一种或两种。
纳米填料为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中的一种或两种;纳米填料的粒径为5-150nm,比表面积为150-400m2/g。
催化剂为新癸酸铋、月桂酸铋、异辛酸铋、环烷酸铋中的一种。
发泡气体为二氧化碳、氮气、空气中的一种或两种。
活性介质为甲醇、乙醇、水中的一种或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28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