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沙丁胺醇的可视化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92384.5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8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罗卓雅;董嘉媚;刘亚雄;樊洪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广东省药品质量研究所;广东省口岸药品检验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33/552;G01N33/531;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嘉毅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沙丁胺醇 可视化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丁胺醇的可视化检测方法。该方法为在待测样品中加入磁性探针‑二氧化硅‑蛋白复合物进行反应,得到待测样品反应产物,然后加入显色液进行显色反应,根据颜色变化判定待测样品中是否含有沙丁胺醇。该方法的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成本低,肉眼判定结果,检测过程只需要30min,检出限为0.1μmol·Lsupgt;‑1/supgt;,在低、中、高三个添加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86.0%~106.0%,RSD控制在15%以内,抗干扰性强,可高效、简便快速的检测中成药和保健品中的沙丁胺醇,极大的满足了可视化检测中成药和保健品中沙丁胺醇的实际需求,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药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沙丁胺醇的可视化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西药会产生抗药性的警惕,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服用他们认为相对安全的中成药和保健品以维持自身的健康,殊不知不法商家会向中成药和保健品中非法添加各类化学药物,用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药物的疗效,以牟取最大的非法利益。而人们在长期服用此类含有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中成药和保健品会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例如,沙丁胺醇是一种常用的止咳平喘药,属于β2受体激动剂。研究表明,长期服用沙丁胺醇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危害。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利益,向中成药和保健品中非法添加沙丁胺醇,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目前,常见的沙丁胺醇的检测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和免疫检测法。首先,对于色谱法和光谱法来说,虽然这些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很高,但是,非法添加沙丁胺醇的检测无需很高的灵敏度;且以上方法大多依赖贵重仪器、操作繁琐、需要专业人员且无法进行现场检验。另外,对于免疫检测法来说,免疫检测的核心元件抗体存在制备困难、价格昂贵和批间差异大等缺点。因此,如何建立一种高效、简便快速、成本低及可视化检测沙丁胺醇的方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检测沙丁胺醇的方法操作繁琐、成本高、检测结果准确度不高,判断结果程序复杂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沙丁胺醇的可视化检测方法。
核酸适配体是一种短的单链核苷酸(DNA或RNA),由于核酸适配体对目标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高度的亲和力,在医疗诊断、治疗手段、新药物的开发、药物输送系统、生物影像、分析试剂、危害检测、食品检验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核酸适配体以其体外合成、易于修饰以及稳定性高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沙丁胺醇的可视化检测方法。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方法在检测沙丁胺醇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沙丁胺醇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在待测样品中加入磁性探针-二氧化硅-蛋白复合物进行反应,得到待测样品反应产物,然后加入显色液进行显色反应,根据颜色变化判定待测样品中是否含有沙丁胺醇。
本发明的检测原理为:通过大比表面积的二氧化硅微球将ssDNA结合蛋白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固定,并达到信号放大,将二氧化硅微球作为信号放大元件,利用沙丁胺醇核酸适配体作为检测元件,将目标物和ssDNA结合蛋白对沙丁胺醇核酸适配体的竞争作用作为“开关”,利用羧基磁性微球作为分离手段,辣根过氧化物酶与其底物的显色反应作为信号输出,建立沙丁胺醇的可视化检测方法。
优选地,所述判定待测样品中是否含有沙丁胺醇的方法为:若颜色发生变化(变为蓝色,甚至变为绿色),则待测样品中含有沙丁胺醇;若颜色没有改变,则待测样品中不含有沙丁胺醇。
优选地,所述磁性探针-二氧化硅-蛋白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氨基修饰的沙丁胺醇核酸适配体加入活化的羧基磁性微球中进行偶联,乙醇胺封闭羧基磁性微球上残余的羧基,磁性分离,得到磁性探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广东省药品质量研究所、广东省口岸药品检验所),未经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广东省药品质量研究所、广东省口岸药品检验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23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