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屑盛样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岩屑铸体制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91578.3 | 申请日: | 2019-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9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付;倪新锋;黄冲;贺训云;黄理力;熊冉;朱永进;张巍;李东;王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B65D25/00;B65D25/02;B65D21/0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姚亮;闫加贺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屑 装置 使用 体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屑盛样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岩屑铸体制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屑铸体制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预处理岩屑样品;2)将预处理后的岩屑样品置于岩屑盛样装置中,将岩屑盛样装置置于玻璃试管中;3)采用标准岩石制片方法调制铸体,向容纳有岩屑盛样装置的玻璃试管中注入铸体,经固化得到铸样;4)将铸样与玻璃试管分离,对分离后的铸样进行制片,得到岩屑铸体制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岩屑盛样装置。本发明的岩屑盛样装置具有独立性、通透性、适用性、经济性和易切割性,可批量、快速、经济的完成岩屑铸体片的制作,服务油气勘探开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岩屑盛样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岩屑铸体制片方法。
背景技术
岩石铸体片是研究岩石矿物微观组构、储层孔隙系统的基础手段和常用方法。其流程是:1)从整块的岩石手标本、岩心样品上切割出块状厚约3-6mm、直径为25mm的块状圆柱体或厚约3-6mm、边长为24mm或者18mm的方块状样品,之后置入直径约29mm的玻璃圆筒中;2)将装有样品的玻璃圆筒置入岩石孔隙铸体仪中,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有色的铸体压入岩石样品的孔隙中;3)敲碎玻璃圆筒,取出样品,切割后磨制成岩石铸体薄片。该方法操作便捷、简单实用、经济成本低,制成的铸体片,可以进行岩石矿物鉴定、微观组构观察、孔隙分类和成岩作用判别等,因此获得广泛应用。
但是,随着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持续推进,如世界范围内已在80多个盆地和油区内发现2000多个深层-超深层油气藏;我国也相继在四川盆地龙王庙组、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组等多个层系获得重大突破。这些油气产层往往深度大于4000m,部分甚至突破7000m、8000m,如塔深1井井深达8048m。油田企业和钻井公司为提高钻井效率、压缩经济成本、加快勘探步伐,钻探过程中尽量少取芯或者不取芯,取而代之的是钻得大量岩屑样品。这类岩屑多为直径为1-5mm的毫米级细小颗粒,不能放入样品管中制成铸体薄片。这给基础储层地质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如岩石矿物的鉴定、孔隙系统的判别等。
由于岩屑样品细小破碎的特点,传统的岩石铸体制片法并不适用。如石油行业标准-岩石制片方法(SY/T 5913-2004)中岩石铸体制作对象为25mm×25mm×5mm或直径25mm×5mm的岩样;CN101441147A提供了一种岩石孔隙铸体薄片的制作方法,其也只是针对块状样品(≥20mm×20×3mm)铸体制作;其他的的方法如CN1544907A提供的一种岩屑薄片鉴定制样方法仅是将岩屑粘在薄片上制成普通的薄片,并不能制成铸体片;CN106153413A提供的碳酸盐岩岩屑微观孔隙铸模法虽可以制作碳酸盐岩岩屑铸体,但是其原理是将岩屑置入试管中,各样品中间仅依赖云母片进行隔离,导致细小的岩屑颗粒很容易在制样过程中随着试管的晃荡、云母片的倾斜和存在的缺口“穿层”而混乱样品,影响样品纯度,误导制片;CN108106892A提供的一种基于真空包埋的岩屑铸体制片方法虽然也可以指导完成岩屑的铸体制作,但是其原理是真空包埋,即将铸体压入岩屑的压力只有一个大气压,部分致密或者低孔-低渗的岩屑铸体难于注入,影响后期孔隙观察。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屑盛样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岩屑铸体制片方法,至少解决上述之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屑盛样装置;该装置可以批量、快速、经济的完成岩屑铸体片的制作,服务于油气勘探开发。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屑铸体制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岩屑铸体制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处理岩屑样品;
2)将预处理后的岩屑样品置于岩屑盛样装置中,将岩屑盛样装置置于玻璃试管中;
3)采用标准岩石制片方法调制铸体,向容纳有岩屑盛样装置的玻璃试管中注入铸体,经固化得到铸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15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