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用牡丹‘凤丹’种子育苗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90881.1 | 申请日: | 2019-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5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谢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虹 |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C1/08;A01C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牡丹 凤丹 种子 育苗 方法 | ||
1.一种油用牡丹‘凤丹’种子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种子逐步进行处理。先去除明显具有病虫害、发霉的种子,随后对种子消毒,其次用温水浸种,通过45℃温水浸种2天,用中低浓度赤霉素溶液过水处理,洗净,用清水继续浸种,直至种子吸胀、膨大、种皮发泡、软化,将种子取出晾干水分进行沙藏,沙藏至至少有1/2的种子种皮开裂,铲出种子运至苗圃,准备播种使用;
步骤二:对苗圃地进行处理。先对苗圃除草、施用农家肥,土壤改良,土壤消毒,保证土壤满足播种的要求;
步骤三:播种育苗。将处理后的种子播种在优化后的苗圃地上,利用沙子掩埋种子,便于种子正常生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用牡丹‘凤丹’种子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种子消毒时,先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倍与9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稀释2000倍的消毒液过水处理,取出种子,清水洗净,使种子表面无残留的消毒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用牡丹‘凤丹’种子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种子逐级进行处理,将种子置于45°温水中浸种,(此时会出现种子上浮,下沉现象,这主要由于种子的含水量不同形成的,这里不需要对种子进行分拣),浸种2天,第3天将全部种子捞出来,使用200mg/ml赤霉素对凤丹种子过水处理、洗净,继续用清水浸种,直至种子种皮发软,发泡时,将上浮于水面的种子捞起、丢弃,捞起下沉的所有种子,摊放阴凉处至种子外皮收干,准备下一步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用牡丹‘凤丹’种子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种子进行沙藏,先对沙子消毒,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800倍与9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稀释1500倍的消毒液喷洒沙层,使沙层湿润,待沙子干燥,重复操作2~3次即可。沙藏每层沙厚度为1~2厘米,将种子完全覆盖即可;沙层中水分与沙子的比例为1∶5,沙子完全湿润,即手握沙子时沙子内的水内不外流即可。将种子置于消毒处理的沙子表面,按一层沙子一层种子堆放,沙层一般为3~5层。在种子储藏室内,注意保持沙层水分适中,需谨防过度浇水等因素导致最底层沙层水分堆积造成底层种子发霉,也需谨防表层沙子过于干燥,影响种子沙藏效果,甚至影响种子的萌发。在种子储藏室内,低温沙藏时间至少为20天,直至至少有1/2的种子种皮裂开,且有芽长出,可将种子铲起(条件允许时可去除部分沙子),搬至苗床待播种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用牡丹‘凤丹’种子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苗圃地进行处理。在播种前一个月左右,选择天气晴朗时,对圃地深耕翻晒,深耕深度为20~30厘米,在深耕前先对苗圃地进行除草,在苗圃地施入底肥,曝晒5~7天,整地作畦,即在施底肥一周后,纵横耕耙整平土壤与肥料,制成高畦:畦宽1.5~2.0米左右,畦面做成弧形,畦间开排水沟,排水沟宽0.4~0.5米、深0.4~0.6米。由于昆明地区多为胶泥土,而油用牡丹适宜在土质疏松,pH约为5.5~8.0的土壤上生长,将昆明地区的胶泥土按照胶泥土∶红土∶沙子约为1∶1∶1.4的比例进行改良,之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600倍与9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稀释1500倍的消毒液消毒液喷洒苗床,至苗床表面完全湿润,待土壤表面完全干燥后,再重复操作2~3次后即可用于播种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用牡丹‘凤丹’种子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育苗时间,一般选在十月中下旬,气温多为12~25℃,有利于种子的萌发、生长和发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用牡丹‘凤丹’种子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育苗,将处理后的种子倒至整理好的苗床,用铲子均匀铺开,适当密植,用沙子完全覆盖种子,并在表面覆盖松毛,浇水,使用喷灌保持土湿润,约20~25天后种子出苗率可以达到50%以上,第二年出苗率可达9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虹,未经谢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088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