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晶及多晶钛内微裂纹扩展的分子动力学构建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889961.5 申请日: 2019-09-20
公开(公告)号: CN110489934A 公开(公告)日: 2019-11-22
发明(设计)人: 李俊烨;解鸿偲;臧翔;石广丰;宋俊成;张景然;赵伟宏;徐成宇 申请(专利权)人: 长春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G06F17/50 分类号: G06F17/5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30022 ***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裂纹扩展 微裂纹 单晶 多晶 物理量 边界条件 材料内部 仿真模型 环境因素 力学行为 内在关系 数值模拟 微观尺度 载荷控制 载荷条件 作用规律 势函数 体应变 应变率 钛材料 钛晶体 弛豫 构建 晶格 晶界 位错 归纳 考察
【权利要求书】:

1.本发明涉及一种单晶及多晶钛内微裂纹扩展的分子动力学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分子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建立含预置微裂纹的单晶钛模型,分别以以晶向[1 0-1 0]、[0 0 0 1]和[1 2 -3 0]为x、y及z三个坐标轴方向。模型尺寸为50×30×4个晶格单位,共28865个原子,通过剔除指定区域内的原子,在模型中心预置8×0.2×0.2晶格单位的细长微裂纹,建立多晶钛模型,首先建立初始的单晶系,分别以晶向[10-10]、[1-210]和[0001]为x、y及z三个坐标轴方向,z轴即为晶格c轴,根据Voronoi算法将建立的单晶钛模型划分为多个晶粒区域,在单晶钛模型内随机分布n个种子,n为晶胞个数,然后根据Voronoi算法以种子为中心划分出n个空间,本方法中n取为48,每个空间随机旋转不同角度,相邻种子的连接线的中垂线为晶界;

(2)系统弛豫:选择等温等压系综(NPT)进行平衡约束,利用Nose-Hoover热浴法来调节系统温度,以使系统初始模型达到平衡状态;

(3)势函数的选取:势函数类型采用EAM(嵌入原子势函数),因其能够精确地反映金属材料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4)边界条件选取:在拉伸方向选取包覆式边界条件,即边界会随模型尺寸变化而变化,始终包裹住模型内的原子;其余两个方向选择周期性边界条件;

(5)载荷控制:不论拉伸还是剪切,都用速度标定控制,赋予上边界层以移动速度,牛顿层沿拉伸方向从上至下呈线性梯度分布,载荷方向以外的两个方向上速度设置为NULL,即在控制程序中缺省不加以标定,载荷的速度与原子自由热运动的速度叠加,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拉伸载荷与剪切载荷区别只在于速度方向不同,下边界层保持固定不动。恒定应变率拉伸载荷的大小依次设定为1×10-7至8×10-7ps的8个数值,在程序中换算成对应的/ps,疲劳载荷的施加通过循环变量loop型变量y控制,变量y为仿真步数i的函数,根据不同的疲劳载荷形式有不同的函数方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晶及多晶钛内微裂纹扩展的分子动力学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单晶及多晶钛内微裂纹扩展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不同环境因素下、不同载荷条件下、不同类型裂纹的扩展情况,阐述了载荷性质、应变率、频率和方向及环境温度对裂纹扩展的影响,揭示了位错,晶界,晶格相变等晶体行为与裂纹扩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揭示裂纹对材料内部能量、体应变等物理量影响的作用规律,归纳得出钛晶体中裂纹的扩展机理,从微观尺度上提高对含裂纹钛材料的力学行为的认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从微观角度下观察发现,裂纹尖端受到应力集中作用,该区域原子率先被激活,随着原子间距加大,原子键伸长,原子势能提升,当原子能量高于临界值时,裂尖原子会打破相互作用的束缚而脱离平衡位置,这时原子键发生断裂,裂纹失稳发生扩展,材料的塑性对裂纹的扩展方式影响很大,当材料表现脆性时,裂纹发生脆性解理,而材料塑性增强时,裂纹的塑性扩展会演化为孔洞,在后续颈缩变形下孔洞会被两侧团簇填充占据。当材料表现为塑性时,模型内部会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塑性流动,由于原子运动能力强,边缘裂纹所造成的缺口会被填平,而沿着[12-30]拉伸时,材料塑性表现下降,边缘裂纹则形成明显的缺口;

(2)孔洞的生长过程中,加入内表面的原子并非是距离表面最近的,而是一队原子从内表面势能最高的点陆续跃迁进入,形成更大的孔洞表面,这种方式可以消耗更少的能量,符合表面自由能最小化的规律;

(3)材料发生范性变形过程中,裂纹尖端会发射位错,裂尖扩展与位错发射交替进行,两者对能量的分配存在竞争,位错发射频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位错运动随温度升高而更加顺畅,当载荷沿着晶格c轴,即[0001]晶向拉伸时,位错类型复杂;沿着[12-30]拉伸时,晶格主要转化为非晶结构,且位错种类单一,仅有1/3[1-210]类型;

(4)在研究材料剪切变形时,观察到位错的运动会造成所经区域的晶格发生相变,晶格由HCP到BCC的相变,再到HCP的恢复过程中,部分原子会在层间跃迁,导致原子层堆垛次序发生变化,并伴随有原子键发生断裂及新的原子对组合形成。虽然晶格获得恢复,但上、下两个相变层的原子发生了重排,晶格的恢复,是由与造成晶格相变的位错类型相同的位错反向运动而实现的,在本研究中为1/3[1-100]型位错,当剪切力偶作用面垂直晶格c轴时,模型抗剪切变形能力较差,裂纹所在层面会发生错位,模型侧表面会产生阶梯错落形貌,这种阶梯的形成是由于位错传播至模型侧边界并逸出所造成的;

(5)当模型内裂纹演变为孔洞时,孔洞周围四条位错带对模型内的能量吸收区域具有清晰的划分作用,孔洞无法传递载荷作用,因而载荷方向的上下两个区域的势能分布较低且均匀,模型能量缓冲的主要区域为左右两侧,当模型内有上、下两条裂纹分布时,较为接近模型中心的裂纹会率先发生扩张,并持续演变为孔洞,另一条裂纹则处在扩展裂纹产生的低能量区域中,被保护起来,保持稳定。两条裂纹中竞争失败的裂纹会被屏蔽载荷作用,完全失去扩展机会,另外,当且仅当裂纹在演化为孔洞时,会有应变波从孔洞发出,并向四周传播,孔洞形成之后,应变分布较为紊乱;

(6)多晶钛裂纹研究中发现,晶界原子结合能力差,对低温敏感,是材料低温脆化的内在原因,低温下裂纹会沿晶界发生脆性解理,同样由于晶界处的原子结合力低于晶格内原子之间作用力,晶界对于裂纹的扩展走向有着引导作用,裂纹沿着晶间扩展可以使所需打破原子键结合能更低,从而耗费更低的能量,当晶界裂纹一端扩展受阻时,裂尖会向晶粒内发射位错并在后续仿真中沿着位错方向扩展,通过位错发射完成扩展路径的转向,此外,在三叉晶界处,裂纹会选择沿着发生滑动退让的晶粒边界继续扩展,晶粒尺寸越小,模型变形越均匀,孔洞形状也更规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996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