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量生产玫烟色棒束孢的培养基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88273.7 | 申请日: | 2019-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4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邱君志;陈慧;赵娟;严忠;薛青霖;谢勇啸;涂新亚;陈宇熹;睢珺文;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3/00;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量生产 烟色 棒束孢 培养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量生产玫烟色棒束孢的培养基,组分配比:淀粉9~11 g、尿素0.45~0.55 g、K2HPO4∙3H2O 13~15 g、维生素C 0.15~0.25 g、NaCl 0.8~1.2 g、MgSO4·7H2O 0.4~0.6 g、琼脂20.0g,用水定容至1L。该培养基不但有助于排除培养基成分对繁殖体属性如生防作用、产量、对干燥的抗逆性及存活率等的影响,而且产孢量较高,当接种量为3 μL孢子浓度为107spores/mL时,孢子的单位产量可达 2.1×108spores/mL,为等量察氏培养基产孢量1.5×107spores/mL的14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真菌产孢培养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量生产玫烟色棒束孢的培养基。
背景技术
玫烟色棒束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量生产玫烟色棒束孢的培养基,该培养基有利于提高繁殖体的属性如生控效能、产量、存活率及对干燥的抗逆性等的影响,为大规模批量生产玫烟色棒束孢提供科学依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玫烟色棒束孢大量产孢培养基,由淀粉、尿素、K2HPO4∙3H2O、维生素C、NaCl、MgSO4·7H2O和水组成,其中淀粉9~11 g,尿素0.45~0.55 g,K2HPO4∙3H2O 13~15 g,维生素C 0.15~0.25 g,NaCl 0.8~1.2 g,MgSO4·7H2O0.4~0.6 g,琼脂 20.0g,用水定容至 1L。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大量产孢培养基为固体产孢培养基。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大量产孢培养基可按常规方法配制,灭菌条件为:温度 121℃,压力范围0.1 MPa~0.15 MPa,时间20 min。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大量产孢培养基在接种前需将其冷却至凝固。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大量产孢培养基在接种时接种量要控制在培养基重量的8%以内。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大量产孢培养基中,碳源为淀粉,氮源为尿素,其优选的配比为:淀粉10.15 g,尿素0.47 g,K2HPO4∙3H2O 13.97 g,维生素C 0.2 g,NaCl 1.0 g,MgSO4·7H2O 0.5 g,琼脂 20.0g,用水定容至 1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82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