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机构及涡旋压缩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7788.5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9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兴泽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3/00 | 分类号: | F04C23/00;F04C23/02;F04C29/00;F04C18/02 |
代理公司: | 11315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顾惠忠<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28244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里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轮 壳座 曲轴 电磁离合器 驱动机构 驱动盘 压缩机 带轮 涡旋压缩机 压缩机排量 驱动 电动工况 电动驱动 活动连接 传动比 制冷量 回油 减小 受阻 贯穿 保证 | ||
本发明揭示一种驱动机构,其包括壳座、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电磁离合器、曲轴及驱动盘;第一转动轮与第二转动轮均设置于壳座,第二转动轮连接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的直径大于第一转动轮的直径;电磁离合器设置于壳座,并位于第一转动轮与第二转动轮之间;曲轴贯穿壳座;驱动盘套设于曲轴,并活动连接第二转动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本发明的驱动机构通过控制第一转动轮的转速与压缩机的转速的比值大于2.5,提高带轮驱动工况下的传动比,减小压缩机排量,从而提高电动工况下的额定转速,缩小带轮驱动工况下和电动驱动工况下的制冷量的比率,以消除回油受阻的情况,保证压缩机在两种工况下均可正常运行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驱动机构及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燃油车的空调压缩机由发动机驱动皮带轮带动压缩机构实现转动的,然而,燃油车存在这样一种场景,就是在发动机停机时,仍然有使用空调的需求,此时空调压缩机需要继续旋转,目前,通常采用一台满足机械传动下转动的压缩机和一台电动压缩机,实现发动机停机时通过电力驱动压缩机运转;也有采用混合动力的压缩机,即同一压缩机结构下既可以通过皮带轮驱动又可以电驱动,但是,现有的双驱动的压缩机带轮工况的额定转速只有电动工况的最大转速的几分之一,通常为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而带轮工况的额定制冷量(额定转速时)却是电动工况的最小额定制冷量的几倍,通常为2.5倍至3.5倍,满足带轮工况的且同时满足电动工况的泵体,使得电动驱动工况下的额定转速较低,只有几百转/分,容易出现回油受阻的情况,导致压缩机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驱动机构,其包括:壳座、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电磁离合器、曲轴及驱动盘;第一转动轮与第二转动轮均设置于壳座,第二转动轮连接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的直径大于第一转动轮的直径;电磁离合器设置于壳座,并位于第一转动轮与第二转动轮之间;曲轴贯穿壳座;驱动盘套设于曲轴,并活动连接第二转动轮;其中,第一转动轮的转速与汽车发动机输出的转速比值大于2.5。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转动轮具有定位销,定位销插设于第二转动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壳座上套设有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第一转动轮与第二转动轮分别套设于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壳座具有卡槽;卡槽内设有卡簧。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二转动轮具有环形槽;电磁离合器的至少部分位于环形槽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其包括上述驱动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驱动机构通过控制第一转动轮的转速与压缩机的转速的比值大于2.5,提高带轮驱动工况下的传动比,减小压缩机排量,从而提高电动工况下的额定转速,缩小带轮驱动工况下和电动驱动工况下的制冷量的比率,以消除回油受阻的情况,保证压缩机在两种工况下均可正常运行工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壳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转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兴泽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兴泽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77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