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牙轮用钢淬火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86736.6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4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宋仁伯;陈驰;苏盛睿;王永金;李佳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18 | 分类号: | C21D1/18;C21D1/58;C21D1/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牙轮 淬火 工艺 | ||
1.一种改进的牙轮用钢淬火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1)经过渗碳后的工件需要进行一次或多次的高温回火;
(2)选择淬火温度和淬火保温时间;
(3)经过油淬和低温回火后得到最终产品;
其中:所述步骤(1)中的多次高温回火工艺,采用到温入炉,使用N2保护防止表面氧化脱碳;回火温度控制在600℃~650℃,每次保温时间在2h以上,然后随炉冷却到400℃左右出炉空冷,目的是让工件在渗碳后表层形成的马氏体基本分解成碳化物;
所述步骤(2)中的淬火温度为临界区淬火温度,即高于渗碳层的Accm点、即加热后二次渗碳体完全溶入奥氏体的温度,低于心部基体的Ac3点、即加热后完全奥氏体化的温度;高于Accm点20℃,低于Ac3点10~20℃,目的是采用较低的淬火温度使得所述步骤(1)中的碳化物能够保留一部分,从而降低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降低残余奥氏体的数量,同时细化表层马氏体;
渗碳过程是采用气体渗碳的方式,渗碳的气氛为丙酮+空气,渗碳的具体工艺参数为:第一阶段,渗碳炉内温度达到900℃之后装入试样,然后用时2h加热到950℃,炉内碳势为0.4%C;第二阶段,在950℃保温0.5h,炉内碳势为0.8%C;第三阶段,在950℃保温15.5h,炉内碳势为1.05%C;第四阶段,用时0.7h降温至920℃,炉内碳势为0.92%C;第五阶段,在920℃保温1h,炉内碳势为0.92%C;第六阶段,用时1.5h降温至860℃,炉内碳势为0.85%C;第七阶段,在860℃保温0.5h,炉内碳势为0.85%C;渗碳完成后空冷至室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牙轮用钢淬火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淬火保温时间为:试样的半径r-mm×3~r-mm×6min,不适用于保温时间超过3h的尺寸特别大的工件,目的是采用较短的淬火时间使得步骤(1)中所述的碳化物能够保留一部分,从而降低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降低残余奥氏体的数量,同时细化表层马氏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牙轮用钢淬火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低温回火温度为140℃~200℃,低温回火保温时间为1h~5h,低温回火之后空冷至室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牙轮用钢淬火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油淬过程采用N2保护,防止表面氧化脱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673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