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井下锚杆预紧安装微震传感器的装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86421.1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6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连崇;牟文强;李晓静;朱万成;杨天鸿;王四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20 | 分类号: | G01V1/20;G01V1/5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刘秋彤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井下 锚杆预紧 安装 传感器 装配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锚杆预紧安装微震传感器的装配器,属于煤矿安全监测仪器设备技术领域。防爆外壳为中部中空、底端有孔的外部钢质承载结构,在防爆外壳的内壁装载有啮合齿轮;供能配件位于防爆外壳内部,包含有电源、电机、啮合齿轮,为内旋腔体的旋转提供动能;内旋腔体的外壁装配可与防爆外壳齿轮啮合传动的齿轮,内壁作粗糙处理,依靠外壳底部的滑动轨道及供能配件可实现旋转转动;紧固钳位于防爆外壳上部,由紧固手臂、链条、拉杆、高强弹簧构成,实现与矿井锚杆端部的紧固密封。该装配器解放了传感器安装对人力的依赖,提高了传感器螺钉安装准确度、锚固强度及工作效率,强化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满足微震系统对信号接收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震系统的信号传感器在煤矿矿井安装的装置,实现传感器在煤矿井下的高效快速安装,促进传感器的回收再利用实现,尤其涉及一种煤矿井下锚杆预紧安装微震传感器的装配器。
背景技术
由于煤矿冲击地压事故、突水事故的频繁发生,依据国家能源局、安监局的要求,在冲击地压矿井中必须设置微震系统,实施监测矿井围岩的应力、破坏情况;而且在煤矿的防治水规程中,也将为微震系统设置为防治水的关键技术手段。但是微震传感器的成本是较大的,平均1.5万元一个,每个传感器的有效精准监测半径为50m,则对于推进长度1000m长的工作面需要20*2=40个传感器,成本约为60万元。
目前传统安装传感器的方式是采用钻孔深埋传感器,不能回收利用,直接埋在矿井工作面的采空区;而且传感器在线路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是处于弱电状态,对于易燃煤层、瓦斯矿井,传感器在采空区的存在成为威胁矿井安全的一个因素。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需要将传感器利用开挖设备取出,工作量大、浪费严重。随后研究人员开始意识到锚杆是可以作为信号传递介质的,因此开始将传感器与锚杆相连接,将锚杆锚入深部岩体中,锚杆端部安置传感器,而对于不方便使用现场钻打工具的巷道,直接利用现场原有锚杆进行安装。但是这种方案对安装设备提出了挑战,目前主要是利用人工手段将锚固剂与传感器螺栓锚固在一起,但是这种手段成功率极低、效率低、劳动量大、浪费材料,缺乏有效的安装装配器。
因此为提高传感器的回收利用率、安装成功率,减少传感器损坏率,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机械化,降低成本,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的安装装配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矿井下锚杆预紧安装微震传感器的装配器,在煤矿矿井安装微震系统采用回收传感器、在锚杆端头安装传感器的方案时,提高传感器的回收利用率、安装成功率,减少传感器损坏率,减少锚固剂材料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机械化,降低成本。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煤矿井下锚杆预紧安装微震传感器的装配器,该装配器包括防爆外壳19、内旋腔体14、供能配件和紧固钳。
所述的防爆外壳19包括卡槽13、外壳传动齿轮9、滚套26、滚轴27、滑轨17、环垫18和封底盘21;防爆外壳19的底座留设螺栓孔30,防爆外壳19为中部呈柱形中空的钢质承载结构,卡槽13位于外侧壁上,外壳传动齿轮9依靠滚套26、滚轴27设置在防爆外壳19内壁的上下部,滑轨17位于防爆外壳19中空底座靠近内壁的端部,环垫18设置在螺栓孔30的内壁面,封底盘21固定在螺栓孔的下部,与防爆外壳19底端外侧成指定距离;
所述的指定距离为螺栓允许外露的长度;设置封底盘21的目的是顶住螺栓以避免造成螺栓外露过长或者不足。
所述的内旋腔体14包括褶皱15、传动螺纹31、滚轮29、密封软垫8、防渗垫16和密封条28;褶皱15设置在内旋腔体14的内壁上,传动螺纹31环形设定在与外壳传动齿轮9啮合的相一致位置,密封软垫8位于上部外壳传动齿轮9的上部、内旋腔体14与防爆外壳19的间隙中,滚轮29在滑轨17内滚动,防渗垫16在滑轨17与滚轮29的上部位置、连接外壳底座与内壁,密封条28设置在滚轮29、滑轨17的上部,并且与滑轨17连接、与内旋腔体14壁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未经东北大学;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64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