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并联AT供电接触网的故障类型判断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5738.3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5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清;杨雷;刘霄宇;漆一帆;张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三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党建华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3号***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at 供电 接触 故障 类型 判断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并联AT供电接触网的故障类型判断方法和装置,应用于包括牵引所、AT所和分区所的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所述全并联AT供电接触网发生故障时的工频电流的方向;其中,所述工频电流包括所述牵引所、所述AT所和所述分区所上、下行分别接于T线侧和F线侧的馈线电流;根据所述工频电流的方向,确定所述全并联AT供电接触网的故障类型。本发明通过比较工频电流的方向,能够快速判断出全并联AT供电方式下的故障类型,可行性高,在工程实际中容易实现,结果直观,且判断结果易于验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触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并联AT供电接触网的故障类型判断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气铁路的供电方式包括直接供电方式、BT供电方式和AT供电方式。其中,全并联AT(Auto Transformer,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以其供电功率大、供电区段长、适应高速和可靠性更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中。由于接触网露天架设在铁轨上方,暴露于不同的环境下,且列车行驶时,受电弓与接触网滑动摩擦,易引起接触网部件的松动甚至脱落,从而导致接触网故障具有易发性。据统计,60%-90%的接触网故障为瞬时性故障,其余均为永久性故障。对于瞬时性故障,可以通过重合闸消除,从而恢复系统正常供电;而对于永久性故障,则需要系统停运和人工排查来进行消除。因此,在接触网发生故障后,快速准确地查找出故障位置,对节省人力物力、减轻铁路供电维护部门的劳动强度大有裨益,还可以有效地发现故障造成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尽早地排除故障,恢复供电,减少由于停电造成的损失。
随着供电方式和微机技术的进步,接触网故障测距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从早期的阻抗法到针对特定牵引方式出现的电流比值法,再到依据现代行波理论形成的行波法,均在不同时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全并联AT供电方式下,整个供电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更加复杂,在线路发生T、F线故障时,接触网阻抗呈现鞍型曲线,因此,阻抗法并不适用于全并联AT供电方式。目前,现有技术主要利用各点电流比值,如吸上电流比、上下行电流比、横联线电流比等,或者行波法在全并联AT供电方式下进行测距。然而,上述方法均无法在故障发生时快速、直观地判断故障类型,且难以验证判断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并联AT供电接触网的故障类型判断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快速、直观地判断故障类型,以及难以验证判断结果的准确性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并联AT供电接触网的故障类型判断方法,应用于包括牵引所、AT所和分区所的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全并联AT供电接触网发生故障时的工频电流的方向;其中,所述工频电流包括所述牵引所、所述AT所和所述分区所上、下行分别接于T线侧和 F线侧的馈线电流;
根据所述工频电流的方向,确定所述全并联AT供电接触网的故障类型。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工频电流的方向,确定所述全并联AT供电接触网的故障类型,包括:
若所述牵引所、所述AT所和所述分区所上行分别接于T线侧的馈线电流的方向相同,所述牵引所、所述AT所和所述分区所上行分别接于F线侧的馈线电流的方向不同,所述牵引所、所述AT所和所述分区所下行分别接于T线侧的馈线电流的方向不同,且所述牵引所、所述AT所和所述分区所下行分别接于F线侧的馈线电流的方向不同,则确定所述全并联AT供电接触网的故障类型为上行 T-R短路故障。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工频电流的方向,确定所述全并联AT供电接触网的故障类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三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三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57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