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织物动态气滤与隔绝效率测量装置与方法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85181.3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8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于伟东;冯浩;刘洪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柏子雵 |
地址: | 2016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织物 动态 隔绝 效率 测量 装置 方法 用途 | ||
1.一种织物气滤与隔绝效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调温、调压的有害气体的喂入装置(1),喂入装置(1)包括双层中空隔热的喂气腔盖(11),喂气腔盖(11)中内置加热控温装置,由喂气腔盖(11)内壁和防护织物(6)正面围成喂入腔(12);
所述喂入装置(1)的喂气腔盖(11)竖立固定在底座(8)上,所述喂气腔盖(11)设有喂入所述有害气体的进气管一(43)和测量有害气体成分作为参照气体样R的或测量结束时排放喂入腔(12)中有害气体的排气管一(46),所述喂入装置(1)还包括:对所述防护织物(6)正面实施二级密闭的外密封圈(13)和内密封圈(15),内密封圈(15)和外密封圈(13)分别嵌在所述喂气腔盖(11)的内环形凹槽及外环形凹槽中,其中,内环形凹槽及外环形凹槽设置在喂气腔盖(11)与所述防护织物(6)的正面压合的压合面上;位于内密封圈(15)与外密封圈(13)中间的环形卡条(14),环形卡条(14)对所述防护织物(6)实施展平并稍有绷紧作用;
收集装置,收集装置(2)始终维持气压小于喂入腔(12),由收集装置(2)高效收集由喂入腔(12)透过防护织物的有害气体;收集装置(2)包括集气腔盖(21),集气腔盖(21)能够与喂气腔盖(11)严密嵌入并锁住,由位于集气腔盖(21)上侧的防护织物(6)反面和位于集气腔盖(21)下侧的气体挤压活塞机构的挤压盘(33)与集气腔盖(21)共同围成检测腔(22),有害气体收集于检测腔(22)内;
气体挤压活塞机构,用于将积蓄在检测腔(22)中的有害气体挤压排出,还用于循环移动使防护织物(6)往复微小振动,喂入腔(12)和检测腔(22)中的气压亦微幅增减,防止防护织物(6)表面出现渗透边界层,维持设定且相对稳定的实验气压差;
所述气体挤压活塞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检测腔(22)同轴固装的气缸(31),气缸(31)的气缸活塞上设有在气缸(31)驱动下可来回移动的连杆(32),所述挤压盘(33)同轴固定在连杆(32)的一端,连杆(32)的另一端设有进气拉长而放气回退的复位弹簧(34),气缸(31)的缸体上设有使所述挤压盘(33)前进的进气孔(35)和使所述挤压盘回退的放气孔(36),同轴的固定板(39)与气缸(31)底部固接并与底座(8)为一体;
喂入腔(12)的原气体和检测腔(22)的透过气体S分别通过管道及六通阀系统(4)输送给具有双检测器的综合测控系统(5),同时,管道及六通阀系统(4)还用于将喂入腔(12)的原气体和检测腔(22)的透过气体S排放清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织物气滤与隔绝效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腔盖(21)通过左托架(37)及右托架(38)支撑在所述固定板(39)上,使得所述集气腔盖(21)打开时能够平放在所述固定板(39)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织物气滤与隔绝效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腔盖(21)与所述防护织物(6)的反面压合的压合面上设有环形嵌槽(23)及夹样槽(24),其中:环形嵌槽(23)对所围的所述检测腔(22)实施同轴定位,对所述防护织物(6)的反面实施二级平面密封及展平,并对所述防护织物(6)稍有绷紧作用;夹样槽(24)用于夹挂所述防护织物(6);所述收集装置还包括:与夹样槽(24)互嵌并可夹紧所述防护织物(6)的夹条(25);围绕于所述集气腔盖(21)底部并与所述喂气腔盖(11)固接能使所述集气腔盖(21)转动的并合盖铰链(2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织物气滤与隔绝效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测控系统(5)包括具备两种测量模式的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通过数据收集模块(53)与计算机(54)相连;气相色谱仪包括TCD检测器功能模块(51)及FID检测器功能模块(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518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