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验用灌浆模具及灌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85065.1 | 申请日: | 2019-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5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 发明(设计)人: | 谢承煜;李玉豪;倪洲;卓德敖;陈紫阳;石东平;刘国军;张孝强;王新丰;何利文;鹿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36 | 分类号: | G01N1/36;G01N1/28 |
| 代理公司: | 11471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文雅 |
| 地址: | 411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固定件 对板 壳体 空腔 灌浆模具 灌浆 实验用 侧板 壳体固定连接 底板 可拆卸连接 活动设置 科研教学 空腔分隔 模拟地层 内部设置 上端开口 中空结构 左右两侧 内侧壁 浆料 腔室 成功率 平行 相抵 穿过 容纳 科研 | ||
1.一种实验用灌浆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隔板和固定件,其中所述壳体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包括底板、对板和侧板,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浆料的空腔,所述隔板沿平行于所述对板的平面活动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且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与所述侧板的内侧壁相抵接从而将空腔分隔为至少两个独立的腔室,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对板并与位于所述空腔内的所述隔板可拆卸连接,从而使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灌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穿杆和固定块;所述穿杆为杆状结构,包括相连的握持段和工作段,其中所述握持段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工作段的横截面尺寸;
所述工作段穿过所述壳体插入所述空腔内与所述隔板相连,其自由端周侧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处活动设置有螺帽,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隔板和所述螺帽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用灌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为板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用灌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段为弯曲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用灌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孔,所述穿杆穿设在所述孔上从而使所述握持段与所述工作段分别位于所述对板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验用灌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孔分别位于所述对板的高度方向三等分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灌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隔板插设在所述凹槽上从而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起来,所述凹槽的数量等于所述隔板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灌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壳体的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灌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灌浆模具的灌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隔板沿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插入壳体内部;
步骤2:安装固定件使其与待固定的隔板相连,从而实现对所述隔板的固定处理;
步骤3:对已经经固定处理的所述隔板两侧分别进行灌浆处理,其中所述隔板左侧或右侧灌浆至满,另一侧灌浆至浆体浸没所述隔板下端为止,此时所述浆体位于所述固定件下方;
步骤4:检查是否还有需要固定的隔板,如果有,则重复操作步骤2-步骤3;如果没有,则进入步骤5;
步骤5:移除所述固定件,对未灌满的隔板一侧灌浆至满,待浆体稍凝固后,移除隔板,灌浆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506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检测表面涂层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组织芯片受体空白蜡块制备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