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钣金件成型工艺及集成灶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84631.7 | 申请日: | 2019-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1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郭真斌;张祥程;邢双喜;汤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斗星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F24C1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孙海杰 |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钣金件 成型 工艺 集成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钣金件成型工艺及集成灶,涉及金属板钣金成型的技术领域,包括撕裂步骤:第一撕裂线将金属标准板分割为固定板和折弯部;第二撕裂线将折弯部分割为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折弯板,第一折弯板位于固定板和第二折弯板之间,第一折弯板沿第一撕裂线和第二撕裂线相对于固定板及第二折弯板撕裂形成待拼合弧面;由于第一撕裂线和第二撕裂线呈线状,第一撕裂线和第二撕裂线的宽度相对很小,在第一折弯板沿第一撕裂线和第二撕裂线相对于固定板和第二折弯板撕裂的过程中,去除的余料很少,撕裂前后第一折弯板和固定板之间的缝隙以及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折弯板之间的缝隙变化很小,利于后续的待拼合弧面与固定板以及第二折弯板之间的焊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板钣金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钣金件成型工艺及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的顶罩板是一种钣金件,顶罩板内集成有照明灯和操作面板的控制模块;顶罩板可以阻挡油烟的升腾,其上部也可以放置物品。
普通的顶罩板一般通过金属薄板在模具上冲剪后再折弯成型,其先将普通的金属板在模具上进行冲剪,以得到一块具有固定轮廓的金属标准板,而后在特定形状的模具上将金属标准板一次性冲出待拼合弧面和折弯板,最后将待拼合弧面和折弯板之间通过氩弧焊焊接。
但是现有的钣金加工过程,待拼合弧面和折弯板之间去除的余料较多,两者之间的缝隙也较大,不利于后续的焊接。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钣金件成型工艺及集成灶,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钣金加工过程造成待拼合弧面和折弯板之间去除的余料多、两者之间缝隙大,不利于后续焊接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钣金件成型工艺,包括撕裂步骤:
对金属标准板进行钣金处理,以形成第一撕裂线,第一撕裂线将金属标准板分割为固定板和折弯部;
对折弯部进行钣金处理,以形成第二撕裂线,第二撕裂线将折弯部分割为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折弯板,第一折弯板位于固定板和第二折弯板之间;
对第一折弯板的一端施加作用力,以使第一折弯板沿第一撕裂线和第二撕裂线相对于固定板及第二折弯板撕裂,且使得第一折弯板朝向受力方向弯折,以使第一折弯板的端部形成待拼合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撕裂线包括第一圆弧段和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相切,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段相切,所述第一直线段所在直线将所述金属标准板分割为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折弯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撕裂线包括第二圆弧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二圆弧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折弯板相切,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线段相切,所述第二直线段所在直线将所述折弯部分割为所述第一折弯板和所述第二折弯板。
进一步的,钣金件成型工艺还包括拼合步骤:
对第二折弯板施加作用力,以使第二折弯板沿第二直线段所在直线相对于第一折弯板弯折,使得第二折弯板与待拼合弧面抵接,以形成第一弧形接缝。
进一步的,所述拼合步骤还包括:
对第一弧形接缝进行激光焊接,以使第二折弯板与待拼合弧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拼合步骤还包括:
对第一折弯板施加作用力,以使第一折弯板沿第一直线段所在直线相对于固定板弯折,使得待拼合弧面与固定板抵接,以形成第二弧形接缝。
进一步的,所述拼合步骤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斗星智能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北斗星智能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46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型材弯弧工艺
- 下一篇:一种蒸汽压缩机组进气壳体及其快速成型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