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3663.5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6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牛亚军;叶海水;张嘉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冯伟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头 模组 电子设备 | ||
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其中,镜头模组包括成像镜头组、滤光片和图像传感器,成像镜头组包括光轴互为重合的多个透镜,多个透镜包括液体透镜、塑料透镜及功能光学元件;其中,功能光学元件为功能透镜和/或衍射光学元件,所述功能透镜的折射率温度系数β满足:‑9×10‑5≤β≤9×1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通过在含液体透镜的成像镜头组中设置功能光学元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含液体透镜的镜头模组的温度效应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消费者对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终端设备的对拍照体验和摄像艺术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液体透镜可以调节光学系统的焦距,实现自动对焦、光学防抖、微距、望远等特性,其应用于终端设备的镜头中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含液体透镜的摄像模组中通常采用固定焦距的塑胶镜头组,固定焦距的塑胶镜头组容易受到音圈马达、图像传感器等周围元件发热而膨胀,导致镜头组的有效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和后法兰距(Flange Back Length)随温度发生变化,产生失焦现象,称为“温度效应”。如何解决含液体透镜的光学系统温度效应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含液体透镜的镜头模组的温度效应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成像镜头组、滤光片和图像传感器,所述滤光片设置于所述成像镜头组与所述图像传感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组包括光轴互为重合的多个透镜,所述多个透镜包括液体透镜、塑料透镜及功能光学元件;其中,所述功能光学元件包括功能透镜和/或衍射光学元件,所述功能透镜的折射率温度系数β满足:-9×10-5≤β≤9×10-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在含液体透镜的成像镜头组中设置功能光学元件,用以解决由温度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本申请实施例选用功能透镜和/或衍射光学元件作为功能光学元件,其中,功能透镜的折射率温度系数β满足:-9×10-5≤β≤9×10-5,能够降低整个成像镜头组对温度的敏感度,提高成像镜头组的热稳定性,从而有效改善成像镜头组的温度效应;另外,由于衍射光学元件中的光学衍射光栅的微结构对温度的敏感性较低,能够提高镜头模组的热稳定性,从而改善整个镜头模组的温度效应。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光轴从物侧至像侧,所述液体透镜为位于前三片透镜中的任意一片,以满足镜头模组的小型化需求。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光轴从物侧至像侧,所述液体透镜为位于第一片的透镜,所述功能光学元件为位于第二片和/或第三片的透镜,所述多个透镜中的其他透镜为所述塑料透镜。将功能光学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组的前半部,使得功能光学元件相对于塑料透镜更靠近液体透镜,有利于利用功能光学元件改善温度效应,提高镜头模组的稳定性。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功能光学元件包括所述功能透镜和所述衍射光学元件,沿所述光轴从物侧至像侧,所述功能透镜为位于第二片的透镜,所述衍射光学元件为位于第三片的透镜。将两种功能光学元件混合运用于镜头模组,既能够矫正综合色差,又能改善温度效应,双重保障镜头模组的成像稳定性。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功能光学元件包括所述功能透镜,所述功能透镜为玻璃透镜,所述玻璃透镜为所述多个透镜中厚度最薄的透镜。从而有利于减轻镜头模组的总重量。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功能光学元件包括所述功能透镜,所述功能透镜为玻璃透镜,所述玻璃透镜为离所述成像镜头组的重心最近的透镜。从而提高镜头模组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36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