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2023.2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1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沈方晴;王劲松;颜奕俊;曹哲成;陈煜;陈捷;庄晟;陆建良;胡东喜;张建华;郭一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7/135 | 分类号: | B60P7/135;B60P7/16;B60P1/00 |
代理公司: | 33109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40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警告牌 电力线路 固定框 底托 边框 车载支架 支撑 固定槽 支腿 部分固定 车辆运输 固定电力 面板顶部 运输工具 运载车辆 不安全 可开合 驾驶室 车体 卡止 移出 车厢 摩擦 损伤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支架,涉及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的运输工具。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辆运输警告牌不安全的问题。本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支架,包括底托部分及支撑部分,底托部分支撑部分固定连接,所述底托部分用于支撑在车厢上,所述支撑部分具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用于固定电力线路警告牌的支腿,所述固定框高于运载车辆的驾驶室,所述固定框具有可开合的边框,以便于电力线路警告牌的支腿的移进及移出,所述底托部分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用于卡止电力线路警告牌的面板顶部边框。本发明在车辆上固定稳定,不与车体发生接触、碰撞、摩擦,防止对警告牌及车辆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的运输工具,特别是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线路警告牌,即上面通常书写着“有电危险”等字的警示牌,这些牌通常插在电力线路附近的地面上,防止人接近电力线路,这些警告牌有时需要转移,目前,运输警告牌的方法还是比较原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会有耗时长、安全性差、对车辆本体损伤大的缺点,因此需要研制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支架,这种车载支架可以使得运输工作更加方便、安全、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支架,本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支架便于警告牌的装卸,在车辆上固定稳定,不与车体发生接触、碰撞、摩擦,防止对警告牌及车辆的损伤。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支架,支架包括底托部分及支撑部分,底托部分支撑部分固定连接,所述底托部分用于支撑在车厢上,所述支撑部分具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用于固定电力线路警告牌的支腿,所述固定框高于运载车辆的驾驶室,所述固定框具有可开合的边框,以便于电力线路警告牌的支腿的移进及移出,所述底托部分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用于卡止电力线路警告牌的面板顶部边框。 从而使得警告牌固定在支架上,不与车体发生接触、碰撞、摩擦,通过开合固定框的边框,可方便的实现警告牌的固定及取下。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槽为沿底托部分排列的多个。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为框架体结构。
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支架,包括设置在车厢内的用于固定电力线路警告牌支腿的插槽,在插槽与驾驶室之间设置有并列的两个升降支架,升降支架位于车厢的左右两侧,每个升降支架上转动的支撑有平行杆机构,所述平行杆机构包括两个沿车辆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相互平行,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一端位于车厢上方,一端位于驾驶室前部上方,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中部通过水平转轴转动的连接在升降支架上,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外侧分别设置有沿杆体长度方向的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上配合有可沿滑槽自由移动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两个滑块转动的连接同一个竖向管体,两个滑块的间距与两个水平轴的间距相同,所述竖向管体的管壁上开有与竖向管体轴线平行的竖向开口,电力线路警告牌的支腿可以从所述竖向开口进入竖向管体,还包括控制第一杆体或第二杆体相对升降支架转动的杆体摆动控制装置,所述升降支架由平转机构控制绕过升降支架的垂直轴线转动,从而使得两个升降支架上的两个平行杆机构的杆体的端部距离发生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20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