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增强避孕杀微生物剂有效性的组合物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1646.8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3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W·格斯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沃菲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06 | 分类号: | A61K9/06;A61K31/19;A61K31/675;A61K47/10;A61K47/12;A61K47/36;A61P15/18 |
代理公司: | 11494 北京坤瑞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封新琴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杀微生物剂 避孕 抗病毒剂 酸性载体 抗病毒组合物 性传播疾病 扩散 预防 服务 | ||
本发明涉及用于避孕的组合物和方法,其也增强杀微生物剂的有效性。此类组合物服务于双重目的:预防怀孕并和减少性传播疾病的扩散风险。更具体地,所述组合物和方法涉及协同作用的避孕杀微生物剂和抗病毒组合物,其包含避孕杀微生物剂和抗病毒剂在酸性载体中的组合,所述酸性载体增强避孕杀微生物剂和抗病毒剂的有效性。
本发明申请是基于申请日为2013年3月15日,申请号为2013800301515(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3/032510),发明名称为“用于增强避孕杀微生物剂有效性的组合物和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发明领域
本发明内容涉及用于避孕的组合物和方法,其还增强杀微生物剂的有效性。此类组合物服务于双重目的:预防怀孕和减少性传播疾病的扩散风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原体),是增长最快的育龄期妇女死亡原因。在世界范围内,AIDS的异性传播是AIDS最普遍的传播方式,占女性所有HIV感染的约90%。因此,已将极大的注意力投向研究阻断HIV感染的性扩散的措施。由于尚无有效的抗AIDS治疗或疫苗,预防措施是目前能够减少HIV传播的主要手段。例如,持续和正确使用避孕套代表一种有效预防HIV传播的屏障。然而,只有避孕套在HIV流行的社区中用于几乎所有性交过程才能显著降低获得性感染的风险;尽管增强了预防计划以增加避孕套使用,然而并未达到上述结果。
已经显著地着重于发展阴道内杀微生物剂,其能够预防和/或减少除单纯疱疹病毒(HSV)和HIV之外多种性传播疾病(STD)的扩散。开发供局部使用的杀微生物剂是使用避孕套的重要替代选择。杀微生物剂是杀灭或灭活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的任何试剂。按照AIDS护理国际医师协会(IAPAC)中的定义,杀微生物剂还包括可阻断或预防感染,以及增强机体的自然防御以预防由性行为引起的感染的干预。
理想地,杀微生物剂应当在有效杀微生物浓度下有很小的或没有副作用。因此,用作杀微生物剂的药物应当在有效杀微生物浓度下有很小的或没有免疫抑制活性。此外,理想的杀微生物剂应当足以耐受温度的变化,并在变化的pH范围(在阴道的酸碱水平范围)内具有可接收的功能。而且,它不应消除定居在阴道中并有利于阴道健康的天然有益的乳杆菌。
如果局部杀微生物剂还具有避孕作用,则其将更加有益。避孕对于患有STD的女性而言也是重要的,从而预防将疾病传播给后代,特别是很多患有STD的女性处于育龄期。目前,大多数市售的双重目的的杀精杀微生物剂具有破坏细胞膜的洗涤成分。已显示最广泛使用的阴道杀精剂壬苯聚醇-9(N-9)(由于其细胞膜破坏性质)能破坏宫颈阴道上皮,引起急性炎性组织反映,改变阴道微生物群,并增加生殖泌尿道机会性感染的风险。N-9对于阴道和宫颈细胞也是有毒的,其增加阴道组织的渗透性。其也可杀灭广泛存在于阴道并且通常被视为有益的乳杆菌。乳杆菌生成乳酸和过氧化氢,者有助于维持阴道的酸性pH(~pH3.5至5.0)和健康阴道群落。在此pH,多种引起STD的生物体如HIV是灭活的。
目前,其它呈阴道乳膏剂和软膏剂形式的杀精杀微生物剂可从柜台或通过处方获得。而其它的仍处于研发的各种阶段。实例包括辛苯聚醇-9和苯扎氯铵。经设计用于控制阴道pH的凝胶剂也可获得,如AciJelTM(Ortho-McNeil Pharmaceutical Corp.,Raritan,N.J.),其为具有pH 3.9-4.1的水分散性缓冲凝胶。其用于恢复并维持正常阴道酸性。此类凝胶被设计用于控制阴道pH而并不明确地设计用于预防STD和/或避孕,因此不总是具有有效的杀微生物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沃菲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伊沃菲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16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