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熟地黄中类黑精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80581.5 | 申请日: | 2019-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6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余伯阳;戚进;龚普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6/804 | 分类号: | A61K36/804;A61P7/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熟地黄 中类黑精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熟地黄类黑精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以熟地黄为原料,纯水回流提取,经80%乙醇沉淀,去上清液,将沉淀溶解,60℃下D202树脂吸附6 h,采用稀盐酸洗脱,透析得到熟地黄类黑精。本发明通过药效学实验发现,熟地黄类黑精具有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功能,可用于与造血功能缺失的相关疾病的治疗用途,包括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化疗后骨髓抑制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医药领域,涉及熟地黄类黑精的制备和医药用途。
背景技术
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根茎经蒸制加工炮制而成,炮制过后的熟地黄药性由清转补,由寒转温,起到了滋阴补血,填精益髓的功效。现代临床研究同样证实熟地黄及其制剂具有改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造血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熟地黄中含有单糖,寡糖,多糖,苯乙醇苷,呋喃醛衍生物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粗多糖组分被认为是熟地黄补血功效的主要物质基础。由于粗多糖组分分离方法和效率的局限,多糖组分中可能混杂大量非多糖类物质,因此,熟地黄补血功效的物质基础仍不确切。
类黑精是糖类等羰基化合物与氨基酸或蛋白质等氨基化合物之间通过美拉德反应而生成的一类聚合度不等的高分子混合物,且具备明显的褐变特征。类黑精广泛存在于食品与药材的储藏与热处理过程中,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地黄在经清蒸或酒蒸为熟地黄后,外观颜色由棕黄色转变为黑色,并生成大量的5-羟甲基糠醛等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提示蒸制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的类黑精物质。然而,由于类黑精物质极性与分子量较大,在地黄的水提醇沉过程中易与多糖等物质共沉淀,因此,粗多糖组分中可能混杂大量类黑精物质,其是否为熟地黄补血的功效物质基础有待考究。本发明建立分离制备熟地黄类黑精方法,通过组分“敲出-敲入”策略,首次考察并发现了类黑精为熟地黄补血的主要物质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熟地黄类黑精的用途,及操作简便,成本低的熟地黄类黑精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种熟地黄类黑精,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方法制备获得,具体步骤如下
A、取熟地黄饮片加水煎煮,提取液回收溶剂至每1mL浓缩液有1g生药材,加入无水乙醇调节乙醇浓度为80%,搅拌,静置,沉淀,弃去上清,沉淀加水溶解;
B、经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获得稀酸洗脱液,调节pH至中性,浓缩,透析,冷冻干燥获得熟地黄类黑精。
所述的一种熟地黄类黑精,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煎煮提取方法为:以药材8-12倍量水,煎煮提取40-60min,过滤,加入6-8倍量水,煎煮提取30-60 min。
所述的一种熟地黄类黑精,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加入D202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恒温吸附条件为摇床速率60-120r/min,温度40-60℃,吸附时间为 2-6h而后将树脂与溶液装柱,纯水洗脱,浓缩,采用稀酸溶液洗脱至洗脱液无色,收集洗脱液,加入碱液,调节pH为中性,浓缩,置于500Da透析袋中,流水透析3d,浓缩,制备得到熟地黄类黑精,-20℃保存备用;其中所述的稀酸为盐酸溶液,所述碱液为NaOH溶液。
所述的一种熟地黄类黑精,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树脂用量与熟地黄生药量比为2:1-10:1。
所述的一种熟地黄类黑精,其特征在于,稀酸浓度为0.5-0.1mol/L。
所述的一种熟地黄类黑精,其特征在于,透析袋分子量为500Da。
所述的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块根,经晒至八成干后得生地黄,后采用绍兴黄酒“九蒸九晒”制得熟地黄,即生地黄加入 30%黄酒拌匀,置于蒸锅隔水蒸制6h,取出晒至外皮粘液晒干,后反复蒸制9 次获得熟地黄。
所述熟地黄类黑精在制备治疗或预防造血功能障碍药物中的应用。
具体来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05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