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市政管道UV内衬法原位固化修复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79006.3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4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杰;高伟杰;董自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长兴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65 | 分类号: | F16L55/1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管道 uv 内衬 原位 固化 修复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市政管道UV内衬法原位固化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工艺流程:
步骤1.施工准备,在工程开始前,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张贴路标、弯路和封锁等标识在安装管道时,要封锁部分街道和道路,人员下井时,需使用气体检测仪器对井内的气体进行检测;
步骤2.管道清淤、预处理,在紫外光固化前,要先对管道进行清淤、管道脱节预处理,使管内部畅通,管内表面平缓,没有尖锐突出物,没有淤泥沉积及水流的涌入,保证管道的稳定性及避免后续的病害源;
步骤3.修复前CCTV检测,为了最终确定管道修复时的缺陷状态,保证设计工艺满足修复需要,检测发现管道情况恶化,缺陷等级增加、缺陷数量增加,其变化量仍在工艺允许范围内的继续按照原设计要求施工;
步骤4.防护膜拉入,在拉入软管前应在原有管道内铺设防护膜,防护膜应置于管道底部,宽度大于1/3的管道周长,且在两端固定牢固,在保护膜的表面涂刷肥皂水等润滑剂,防护膜铺设后,用膨胀螺丝及压条把防护膜固定在管道端部外,防止其滑动;
步骤5.软管拉入,软管采用玻璃纤维制成,在通过光固化树脂进行浸渍,保护膜在施工完成后,在管道内拉入玻璃纤维增强的软管,软管拉入速度不大于5m/min,拉入过程中,不得磨损或划伤软管,软管的轴向拉伸率不大于2%,软管拉入后两端至少比原有管道长出300-600mm,确保管口不因绑扎扎头使内衬管变形,拉入速度应大体保持一致,软管拉入后,应及时进行扎头绑扎。扎头绑扎时至少采用3个紧绳器,且扎紧方向相反,扎头端头应平齐并保证扎头垂直,避免软管扭曲;然后放置扎头布,扎头布是为了保护和限制软管充气时过分膨胀的一种软的筒状物;最后连接风管、气压表管;
步骤6.软管充气及安装紫外光灯,接入充气管道,通入压缩空气使软管充分膨胀扩张后紧贴原有管道内壁,压力以1000Pa/min的速度均匀增加,直至达到10kPa,然后再以最大5000Pa/min的速度增加到15kPa,使得软管充分扩张,再将压力缓慢升到25kPa的工作压力并至少保持10min,停止充气,打开扎头,迅速将8×1000W紫外光灯架放入扎头内。合上扎头盖板锁紧并充气保压,同时将灯架移至管道另一端,保持压力一定时间后开始固化,首先间隔30s顺次打开灯架上8个紫外光灯。开灯后检测管内温度,开始回拉灯架时速度控制在0.3~0.5m/min,并保证管内温度都在80℃以上。灯架回拉至检查井管口停止约3~5min后顺次关掉8个灯。整个固化过程可通过操作台上的视频窗口观察,紫外线灯宜根据修复管管径大小、壁厚进行选择,放入前应在地面提前试灯。紫外线灯不宜强行通过软管的未涨开区域。紫外线灯放入后关闭扎头盖,连接风管、气压管,将显示器清零,并做好相关标记;
步骤7.紫外光固化施工,逐个开启紫外线灯,开启间隔为30s,并根据内衬管管径和壁厚合理控制紫外线灯的前进速度,初始固化段速度宜控制在0.2~0.3m/min,正常固化段温度宜控制在80~110℃。初始固化段软管完全硬化后方可开始正常段固化,固化结束段最后0.5m,固化速度宜为0.2~0.3m/min;
步骤8.端头处理,待软管固化完成后,缓慢释放管道内的压力,待管道内压力降到周围压力后,卸掉扎头,取出灯架,回拉内膜。采用专用工具切除内衬管端口的缩径部位,使得内衬管端口与原有管道端口平齐。当端口处内衬管与原有管道结合不密贴时,应充填树脂混合物进行密封;
步骤9.检测验收,通过CCTV检测,观察修复后管道是否存在凹陷、划伤、裂缝、磨损、孔洞、起泡、干斑、隆起、分层和软弱带等缺陷,是否有超过管径10%的变形、相对高度大于2%管道内径的褶皱等问题,管道内衬固化后,主要对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抗拉强度进行测试,并进行闭水或闭气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长兴市政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长兴市政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900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力转换作动装置
- 下一篇:温度检测方法、锅具及烹饪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