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口扩展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8294.0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2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剑;吴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1/5007 | 分类号: | H04L61/5007;H04L61/5076;H04L69/321;H04L4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颜晶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口 扩展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接口扩展方法、装置和系统。网关设备接收接口扩展设备发送的接口信息,该接口扩展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与网关设备的目标以太网接口相连,接口信息包括接口扩展设备的第一非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类型及MAC地址。网关设备根据接口信息,在目标以太网接口上创建第一虚拟接口,该第一虚拟接口与第一非以太网接口对应,该第一虚拟接口的接口类型为以太网接口。网关设备向接口扩展设备发送接口创建成功通知。网关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虚拟接口获取第一非以太网接口的数据,实现了网关设备的接口扩展,该网关设备的通用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口扩展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交换与通信已由人与人之间,逐渐扩展到了物与物之间,由此产生了“物联网”这一概念。目前,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可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用于识别物体以及采集信息。网络层用于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用于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在物联网的体系架构中,感知层网络和网络层网络(即通信网络)之间需要通过网关设备连接。网关设备上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类型的网络接口,每个类型的网络接口用于连接一种感知层网络。例如,具有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接口的网关设备可以实现PLC网络与通信网络的互连,具有射频(radio frequency,RF)接口的网关设备可以实现RF网络与通信网络的互连。
但是,由于每个网关设备上的网络接口都是固定的,因此针对不同的感知层网络需要采用不同的网关设备实现与通信网络的互连,网关设备的通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口扩展方法、装置和系统,可以解决目前网关设备的通用性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口扩展方法。该方法包括:
网关设备接收接口扩展设备发送的接口信息,接口扩展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与网关设备的目标以太网接口相连,接口信息包括接口扩展设备的第一非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类型及MAC地址。网关设备根据接口信息,在目标以太网接口上创建第一虚拟接口,该第一虚拟接口与第一非以太网接口对应,该第一虚拟接口的接口类型为以太网接口。网关设备向接口扩展设备发送接口创建成功通知。
可选地,第一非以太网接口可以是接口扩展设备上的任一非以太网接口,或者,第一非以太网接口可以是接口扩展设备上连接有感知层网络的非以太网接口。
本申请中,通过使网关设备的目标以太网接口与接口扩展设备的以太网接口相连,网关设备在目标以太网接口上创建与接口扩展设备的第一非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一虚拟接口。网关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虚拟接口获取接口扩展设备上的第一非以太网接口的数据,即接口扩展设备上的第一非以太网接口相当于网关设备中第一虚拟接口的远端物理接口。实现了网关设备的接口扩展,使得网关设备可以通过接口扩展设备上的非以太网接口与感知层网络连接,即网关设备只需具有以太网接口,即可通过接口扩展设备实现与不同感知层网络的连接,网关设备的通用性较好。
可选地,第一虚拟接口与第一非以太网接口对应,包括:第一虚拟接口的MAC地址与第一非以太网接口的MAC地址相同。
本申请中,由于第一虚拟接口的MAC地址与第一非以太网接口的MAC地址相同,因此到达接口扩展设备上的第一非以太网接口的数据能够到达网关设备的第一虚拟接口,即接口扩展设备上的第一非以太网接口相当于网关设备中第一虚拟接口的远端物理接口。
可选地,接口信息还包括接口扩展设备的第二非以太网接口的接口类型及MAC地址,网络设备还在目标以太网接口上创建与第二非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接口,第二虚拟接口的接口类型为以太网接口。
可选地,在网关设备根据接口信息,在目标以太网接口上创建第一虚拟接口之后,网关设备为第一虚拟接口分配IP地址;网关设备在网关设备的路由表中添加第一虚拟接口对应的路由表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82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型训练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井下卡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