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裂返排液处理系统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76053.2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7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尚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井易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1/12;C02F103/10;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11294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永联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槽 分离槽 膜装置 混合反应槽 压裂返排液 连通 处理系统 氧化剂 沉淀分离 排放污染 系统设备 体积小 掩蔽剂 螯合剂 返液 撬装 去除 压裂 污染物 回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裂返排液处理系统及工艺;处理系统包括混合反应槽、分离槽、膜装置以及产水槽;其中,混合反应槽与分离槽连通,分离槽还与膜装置连通,膜装置还与产水槽连通;混合反应槽用于将压裂排返液、氧化剂以及螯合剂进行混合并反应,从而获取第一反应液;分离槽用于接收第一反应液并进行沉淀分离,从而获取第二反应液;膜装置用于接收第二反应液并进行分离,从而获取第三反应液;产水槽用于接收第三反应液并进行PH调整,产水槽还用于添加掩蔽剂,从而获取第四反应液;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该系统设备体积小,易于撬装,能够有效去除和回收现有压裂返排液中的污染物,避免压裂返排液排放污染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裂返排液处理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当前压裂技术已经广泛用于低渗油田的储层改造中,而胍胶压裂液则是压裂液的主流体系,由于胍胶压裂液的返排液组成性质复杂、处理难度较高,已经给油田开发现场带来无法避免的污染;另外胍胶压裂液的配置需要大量的淡水资源,给一些边远缺水地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所以胍胶压裂返排液的重复利用一直是油田开发的热点和难点,针对胍胶压裂液返排液不能有效进行回收再利用这一现状,返排液重复利用的影响分析和消除方法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现有的压裂返排液的主要特点为:
第一、压裂返排液成分复杂,其主要污染物成分包括油、悬浮物、胍胶和高分子聚合物等,其次是SBR菌、硫化物、硼酸根、铁离子和钙镁离子等,并且总铁、硼含量也很高;
第二、处理难度大,压裂返排液组分的复杂性以及性质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处理难度更大;
第三、处理后指标要求高,除常规的除油、除悬浮物外,还有部分去除钙镁离子、铁离子、硼以及残留交联剂等,以满足后续配制压裂液的性能要求。
现有技术中,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一般包括:
1、化学氧化-絮凝沉淀—过滤处理工艺
该工艺采用双氧水、次氯酸钠等强氧化剂氧化破胶,使返排液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物质,降低废液粘度;絮凝可改变水中多分散体系表面电性,降低胶体的稳定性进而脱稳、聚集,通过沉淀过滤去除;该工艺是油气田污水处理常用工艺,在实际应用中,这一工艺存在以下不足,具体包括:
第一、该工艺由于原水悬浮物、COD等含量高,对氧化剂消耗比较大,且受温比较大,在低温环境中,化学氧化剂反应慢,氧化时间长,需要长时间的停留,导致设备容积大,运输困难,不易现场作业;
第二、除油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对乳化油去除效果不佳,需要投加大量药剂,增加处理成本同时导致污泥量大;
第三、堵塞过滤器,由于氧化破胶不彻底,污油处理效果不佳,导致过滤器堵塞严重,影响装置的处理能力和最终出水水质。
2、化学氧化—絮凝沉淀—电解氧化—过滤联合处理工艺
采用电解法集氧化还原、絮凝吸附、催化氧化、络合及电沉积等作用于一体,能够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难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降解的物质,是难降解废水处理的常用方法;然而、电解技术目前应用情况不理想,存在电极钝化、结垢等问题,处理效果不稳定,维护工作量较大。
3、化学氧化—磁絮凝分离—过滤联合处理工艺
该工艺采用磁分离,减少了沉淀时间、增强了絮凝效果,相对于前二种工艺减少了占地面积,但依然存在药剂消耗大、污泥量大、水质变化时效果不稳定等问题。
4、臭氧氧化气浮—溶气气浮—过滤联合处理工艺
由于臭氧氧化性强,该工艺克服了氧化速度受温的缺点,能使压裂返排液快速破胶降粘,两级气浮也能很好的去除悬浮物、油、胶体等污染物,但也存在运行能耗高、药剂消耗量大、污泥量大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井易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井易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60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