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煮包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74285.4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0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秉泓;许崇甫;叶书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秉泓;许崇甫;叶书宏 |
主分类号: | B65D85/804 | 分类号: | B65D85/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郭化雨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煮包 结构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冲煮包结构,包含一袋体、一预撕线及一超声波黏合线,袋体内填入有一冲煮材料(例如咖啡粉),预撕线成型于袋体其中一侧的边缘,超声波黏合线成型于袋体另一侧的边缘,且预撕线与超声波黏合线相交,实施时,使用者可通过分开预撕线及超声波黏合线并展开袋体,即可让袋体向上形成一上方开口,并向下倾斜形成一锥状(漏斗状),其后,可将呈展开状态的冲煮包结构置放于一杯体(例如一手冲滤杯)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是有关于一种冲煮包,尤指一种置放于一杯体或一手冲滤杯的冲煮包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消费者对于咖啡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挂耳及手冲咖啡为大众最为已知的选择,通常,使用者在冲泡挂耳式咖啡时,需先将滤挂包的撕线撕开(但通常若使用者施力不慎,可能会有撕破滤挂包、甚至让咖啡粉喷出来的状况),并将两侧挂耳挂置于杯子两侧的边缘,再将热水浇注于滤挂包中,使水分与滤挂包内的咖啡粉接触后,从滤挂包下侧渗漏进杯子内,而能以此达到冲泡速溶式咖啡的目的,然而,虽然挂耳式咖啡具有方便携带的优点,但使用者注入热水时,须避免水满溢出来,导致咖啡粉落入滤挂包下方的杯体中,再者,冲泡时,也难免会让滤挂包浸泡在杯中,进而影响到咖啡的口感,相关前案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TW572742号“滴液袋”、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3088477U号“方便冲泡的咖啡袋”等申请所公开,换言之,对喜爱饮用手冲咖啡的使用者而言,目前的挂耳式咖啡仍有不足之处,且使用者若欲冲煮手冲咖啡,需自行拿捏咖啡粉的份量,若使用者难以确切拿捏份量,则可能影响到手冲咖啡的口感。
依此,如何提出一种让使用者更便于打开与展开冲煮包、让使用者毋须另外准备冲煮材料(例如手冲咖啡专用的咖啡粉)、且让使用者更能掌握冲煮材料针对不同饮用人数的份量的“冲煮包结构”,乃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冲煮包结构,其主要包含一袋体、一预撕线及一超声波黏合线,袋体内填入有一冲煮材料,预撕线成型于袋体其中一侧的边缘,超声波黏合线成型于袋体另一侧的边缘,并与预撕线相交,预撕线供分开后于袋体成型为一第一开口,超声波黏合线供分开后于袋体成型为一第二开口,当预撕线及超声波黏合线皆被分开且袋体被展开后,可让袋体于其顶端形成一上方开口,并向下倾斜形成一锥状。
其中,本申请提出的冲煮包结构更可包括设置于预撕线与超声波黏合线的交会处的一撕角,且袋体与撕角的交会处设有一撕线,撕线供撕开后使撕角分离于袋体,进而使袋体与撕角的交会处(撕线)成型为一第三开口。
其中,本申请提出的冲煮包结构的袋体可呈矩形密封状,且超声波黏合线得以垂直于预撕线的方向成型于袋体的该另一侧的边缘。
其中,本申请提出的冲煮包结构的袋体可于相异于预撕线与超声波黏合线的一侧,通过热压成型而形成一第一结合边。
其中,本申请提出的冲煮包结构的袋体可呈矩形密封状,并可于其余一侧形成一第二结合边,且第二结合边的端缘设有一对称折线。
其中,本申请提出的呈展开状态的冲煮包结构可供置放于一杯体中。
其中,本申请提出的袋体内的冲煮材料可为一咖啡粉或一茶叶。
有关本申请的其它功效及实施例的详细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依据本申请一实施例于开封前的平面图;
图2是依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于开封前的平面图;
图3是依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于开封后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秉泓;许崇甫;叶书宏,未经张秉泓;许崇甫;叶书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42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