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扇离合器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3507.0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8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汪敏杰;张希力;曾小铭;刘威力;何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08 | 分类号: | F01P7/08;F16D35/00 |
代理公司: | 11466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郑黎明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挡板 密封圈 硅油 风扇离合器 导油通道 环形凹槽 封堵片 壳体 前盖 不直接接触 前盖侧壁 外壳侧壁 防漏油 挤压力 内端 挤压 泄露 延缓 腐蚀 老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扇离合器壳体,包括前盖和外壳,所述外壳侧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设置有第一环形挡板,所述前盖、外壳和第一环形挡板之间形成防漏油腔,所述第一环形挡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环形挡板,所述第二环形挡板与前盖侧壁之间形成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内端设置有封堵片。本发明通过在密封圈与硅油之间设置第一环形挡板、第二环形挡板和封堵片,工作时,硅油往外挤压时,不直接与密封圈接触,因此有效的减少硅油与密封圈的挤压力,因此避免了硅油泄露,另外由于硅油与密封圈不直接接触,避免了密封圈被腐蚀,有效的延缓了密封圈的老化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扇离合器壳体。
背景技术
硅油风扇离合器,用硅油作为介质,利用硅油剪切粘力传递扭矩,风扇的转速是考虑在使用条件最恶劣时保证发动机不过热的条件下设计的,因此,在车辆通常行驶过程中,应该把风扇的转速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这样才能降低噪声,提高发动机经济性,对于发动机驱动的风扇,通常使用风扇离合器控制其转速,离合器内部封有粘性流体(硅油),靠其剪切粘力传递转矩,在风扇前面装有双金属片,用其感应通过散热器的空气温度,由此控制风扇工作腔内硅油量,只有在必要时,才能传递转矩使风扇旋转,初期只有在高温和在低温时切断和接通旋转驱动力的开关型硅油风扇离合器。
硅油风扇离合器的工作原理为,当发动机冷起动或负荷下工作时,冷却水及通过散热器的气流温度不高,进油孔被阀片关闭,工作腔内无硅油,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主动轴转动时,仅仅由于密封毛毡圈和轴承的摩擦,使风扇随同外壳在主动轴上空转打滑,转速极低。
当发动机负荷增加时,冷却液和通过散热器的气流温度随之升高,感温器受热变形而带动阀片轴及阀片转动。当流经感温器的气流温度超过338K(65℃)时,进油孔被完全打开,硅油从贮油腔进入工作腔。硅油十分粘稠,主动板即可利用硅油的粘性带动外壳和风扇转动。此时风扇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风扇转速迅速提高。
为不使工作腔中的硅油温度过高,粘度下降,使硅油在外壳内不断循环。由于主动板转速高于从动板,因此受离心力作用从主动板甩向工作腔外缘的油液压力比贮油腔外缘的油压力高,油液从工作腔经回油孔流向贮油腔,而贮油腔又经进油孔及时向工作腔补充油液。为使硅油从工作腔流回贮油腔的速度加快,缩短风扇脱开时间,在从动板的回油孔旁,有一个刮油突起部伸入工作腔缝隙内,使回油孔一侧压力增大,回油加快。
当发动机负荷减低,流经感温器的气体温度低于308K(35℃)时,感温器恢复原状,阀片将进油孔关闭,工作腔中油液继续从回油孔流回贮油腔,直至甩空为止。风扇离合器又回到分离状态。
在硅油进入到工作腔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硅油往外挤压,也即朝密封圈方向挤压。密封圈会受到较大的力,容易导致密封圈变形,导致硅油泄露。另外硅油如果质量普通,略带腐蚀性,密封圈长时间与硅油接触,也会加快密封圈老化的速度,老化后的密封圈也容易造成硅油泄露。另一方面硅油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泄露,造成离合器的使用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离合器壳体,该风扇离合器壳体工作时,硅油往外挤压时,不直接与密封圈接触,可减少硅油与密封圈的挤压力,延缓密封圈的老化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35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 下一篇:电恒温器、具有电恒温器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