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温下高电卡效应的弛豫铁电陶瓷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72566.6 | 申请日: | 2019-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8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芳;高炬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35/495 | 分类号: | C04B35/495;C04B35/622 |
| 代理公司: | 苏州隆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6 | 代理人: | 张佩璇 |
| 地址: | 21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室温 下高电卡 效应 弛豫铁电 陶瓷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室温下高电卡效应的弛豫铁电陶瓷,其特征在于,化学成分为:(1-x)KNbO3-xBaTiO3(KN-BT),其中,0x0.20;并且所述弛豫铁电陶瓷的按晶粒分布的尺寸包括细晶和粗晶,所述细晶的粒径为0.2~2μm;所述粗晶的粒径为10~300μm;
所述室温下高电卡效应的弛豫铁电陶瓷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1)固相合成法制备第一KN-BT粉体:采用固相合成法在1000℃以下制备出KN-BT块体材料,然后研磨出第一KN-BT粉体;
2)溶胶-凝胶法制备第二KN-BT粉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KN-BT溶胶体,将KN-BT溶胶体烘干得干凝胶粉,干凝胶粉进一步在900℃以下煅烧获得第二KN-BT粉体;
3)制备KN-BT陶瓷块体:将步骤1)和步骤2)的粉体按比例混合后,在1050℃以下烧结制备出陶瓷块体,即所述室温下高电卡效应的弛豫铁电陶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室温下高电卡效应的弛豫铁电陶瓷,其特征在于,化学成分为:(1-x)KNbO3-x BaTiO3(KN-BT),其中x=0.1;并且所述弛豫铁电陶瓷的按晶粒分布的尺寸包括细晶和粗晶,所述细晶的粒径为0.2~0.5μm,所述粗晶的粒径为10~50μm。
3.权利要求1所述室温下高电卡效应的弛豫铁电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固相合成法制备第一KN-BT粉体:采用固相合成法在1000℃以下制备出KN-BT块体材料,然后研磨出第一KN-BT粉体;
2)溶胶-凝胶法制备第二KN-BT粉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KN-BT溶胶体,将KN-BT溶胶体烘干得干凝胶粉,干凝胶粉进一步在900℃以下煅烧获得第二KN-BT粉体;
3)制备KN-BT陶瓷块体:将步骤1)和步骤2)的粉体按比例混合后,在1050℃以下烧结制备出陶瓷块体,即所述室温下高电卡效应的弛豫铁电陶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固相合成法的具体过程包括:把KNbO3和BaTiO3粉体按KN和BT的摩尔比混合压块,然后放在马弗炉中煅烧保温制备出KN-BT块体材料;所述煅烧温度为850℃~950℃;所述煅烧保温时间为1~10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温度为900±5℃,所述煅烧保温时间为2~5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块体材料经研磨过200~2000目筛,获得第一KN-BT粉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溶胶-凝胶法为Pechini凝胶法,所述KN-BT溶胶体的浓度为0.1~0.6mol/L。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KN-BT溶胶体烘干温度为100~300℃,进一步煅烧温度为850℃~950℃;煅烧时间为1~10小时。
9.权利要求8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温度为900±5℃,所述煅烧时间2~5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第一KN-BT粉体作为掺入相,第二KN-BT粉体作为基相,掺入相和基相的重量比为(0.1~0.75)/1。
11.一种固态致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冷器的致冷材料为权利要求1或2所述室温下高电卡效应的弛豫铁电陶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256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