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源系统稳压电路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70693.2 | 申请日: | 2019-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1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冯卫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美铂隆科贸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7/217 | 分类号: | H02M7/217 |
| 代理公司: | 西安利泽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2 | 代理人: | 马海蓉 |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系统 稳压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系统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路、稳压电路、整流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内设置有电阻R9、可控精密稳压源D1、运放芯片U1、三极管Q2、三极管Q1、电容C18、电阻R10、电位器W2、电阻R11及电容C19,所述稳压电路上串联有电压调整三极管Q3,在所述的电压调整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上连接有光耦U2,在所述光耦U2的输出端上连接有脉宽调频控制器U1,在所述电压调整三极管Q3的基极上连接有开关管Q2,所述开关管Q2的集电极与电压调整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输出端E‑、E+和负载Rfz构成。提高了电路的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降低了电容器的开关损耗,延迟了电容器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电路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稳压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系统稳压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不断普及,作为电子产品必不可少的供电电源的直流稳压电源,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交流电转换到直流电的方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交流电先经变压器变压至所需的电压,进而经整流滤波后,再进行稳压;另一种是交流电整流后,进行开关变换成较高频率的交流电,再依次经变换频率较高的变压器或电感器变换、二次整流滤波、稳压后,输出所需的直流电。第一种转换方式虽然结构简单,但变压器体积大、效率和功率因数低,给使用带来不便;第二种转换方式虽然采用了变换频率高的变压器和电感器,减小了电路体积,但存在高频变换产生电磁谐波和污染,且该方式采用了二次整流,降低了转换效率。因此,寻找一种无变压器且体积小、效率和功率因数高的整流稳压电路,以满足电子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是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努力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系统稳压电路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系统稳压电路,包括一种电源系统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路、稳压电路、整流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内设置有电阻R9、可控精密稳压源D1、运放芯片U1、三极管Q2、三极管Q1、电容C18、电阻R10、电位器W2、电阻R11及电容C19,所述稳压电路上串联有电压调整三极管Q3,在所述的电压调整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上连接有光耦U2,在所述光耦U2的输出端上连接有脉宽调频控制器U1,在所述电压调整三极管Q3的基极上连接有开关管Q2,所述开关管Q2的集电极与电压调整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输出端E-、E+和负载Rfz构成。
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的整流电路由共模电感L1、滤波电容器CL和整流桥DQ构成;所述的驱动电路(2)由驱动电阻R1、释放电阻R2、稳压二极管DW1、阻断二极管D1、光电耦合器内的接收管DG构成;电阻R9的第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及前置输入电源的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可控精密稳压源D1的阴极,可控精密稳压源D1的阳极分别与前置输入电源的另一端、电阻R11的第二端、电容C19的第二端及处理电路相连接。
进一步的方案为,运放芯片U1的同向输入端连接可控精密稳压源D1的参考级,运放芯片U1的反向输入端分别连接电容C18的第二端和电位器W2的可调端,运放芯片U1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18的第一端、电阻R10的第一端、电容C19的第一端及处理电路;电位器W2的第一固定端连接电阻R10的第二端,电位器W2的第二固定端连接电阻R11的第一端。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高了电路的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降低了电容器的开关损耗,延迟了电容器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电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美铂隆科贸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美铂隆科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06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