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密度高强高耐蚀齿轮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69969.5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7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郑立静;徐惠彬;张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44;C22C38/46;C22C38/48;C22C38/52;C22C38/54;C23C8/22;B21J5/00;C22C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8 | 代理人: | 黄川;史继颖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度 高强 高耐蚀 齿轮 轴承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低密度高强高耐蚀的齿轮轴承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轴承钢中的化学元素及其重量百分比为C:0.1~0.35,Cr:12~16,Al:0.01~10,Mo:3~5.5,V:0.1~1.5,Ni:1.5~4,Co:9~15,Nb:0.01~0.15,B:0.0001~0.002,Si≤0.3,Mn≤0.3,且组分中含有稀土元素Re,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齿轮轴承钢为带有Al和稀土Re的钢铸锭经过渗碳后得到;
所述齿轮轴承钢中的合金元素符合以下关系:
W(Al)≤35-0.8*W(Cr)-1.8*W(Si)-W(Mo)-0.2*W(Nb)-2.4*W(V),且
0.035*W(Al)≤W(C)≤0.1*W(Al),且
9-20*W(C)≤0.35*W(Mn)+W*(Ni)+2*W(Re)+0.6*W(Co);
式中W(X)是指X元素在齿轮轴承钢中的重量百分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密度高强高耐蚀的齿轮轴承钢,其特征在于,稀土元素的含量为:0RE≤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密度高强高耐蚀的齿轮轴承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钢的化学元素及其重量百分比为:C:0.12~0.25,Cr:13~15,Al:1~5,Mo:4~5,V:0.5~1.0,Ni:1.8~3.5,Co:11~15,Nb:0.01~0.06,B:0.0001~0.002,Si≤0.3,Mn≤0.3,0RE≤0.3。
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低密度高强高耐蚀的齿轮轴承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真空熔炼、均质化处理、锻造、锻后预备热处理、渗碳和渗碳后热处理工艺流程,具体为:
(1)钢的冶炼:采用双真空熔炼生产具有所述组分的铸锭;
(2)均质化处理:在1100℃~1350℃温度范围内,保温10~30h,进行高温扩散均质化处理;
(3)铸坯的锻造:
锻造温度范围为1000℃~1200℃,锻造成尺寸为250mm×250mm截面的方坯坯料,锻后空冷;要求晶粒度小于6级,锭子镦拔次数2~5次,变形比不小于8级;锻造后的材料在600℃~700℃进行1~3h的去应力退火,炉冷至400℃~500℃进行空冷;
(4)渗碳前预备热处理
渗碳前对材料进行预备热处理,消除锻造粗晶组织,避免渗碳后粗晶组织的产生,为渗碳和最终的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预备热处理过程由正火和回火组成,其具体工艺为:
在1100℃~1200℃范围内进行1~3h正火,空冷至室温;最后在600℃~700℃温度范围内进行1~3h的回火,直接炉冷至室温;
(5)渗碳:
在900℃~980℃温度范围内进行渗碳,扩散期碳势0.8~1.2%,渗碳层厚度1.5mm~3mm;渗碳后随炉冷却到300℃空冷;随后对渗碳后试样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得到表面渗碳的加铝低密度退火态轴承钢棒材;去应力退火工艺参数为500℃~600℃,1h~5h,空冷至室温;
(6)渗碳后热处理制度:在1000℃~1250℃范围内保温1~4h,油淬至室温,在-80℃~~200℃范围内进行0.5~5h深冷处理,之后在300℃~600℃回火0.5~3h;回火和深冷次数2~4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996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