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69129.9 | 申请日: | 2019-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1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川厚;辻圭一郎;三浦祐辅;山根良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24;B60R19/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刘久亮;黄纶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结构。车身结构(1、80、100、110、120、130)包括:一对侧构件(4),所述一对侧构件在车身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每个侧构件均具有限定中空内部(28)的中空结构并设置有竖直外侧壁(27);保险杠梁(3),所述保险杠梁沿所述一对侧构件的前端和后端横向延伸并弯曲成在背离所述车身的那一侧凸出;以及一对延伸构件(5),每个延伸构件均连接到所述保险杠梁的相应端部并且部分地容纳在相应侧构件的所述中空内部中;一对缓冲构件(72、91、101、111、123、131),每个缓冲构件均插设在相应延伸构件和相应侧构件的所述竖直外侧壁之间,每个缓冲构件均能在所述车身的横向方向上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包括沿车身两侧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侧构件和在侧构件的前端或后端之间延伸的保险杠梁。
背景技术
JPH2-40650U公开了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设计用于吸收后端碰撞的冲击。该车身后部结构包括:一对侧构件,其沿车身两侧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后保险杠梁,其在侧构件的后端后侧横向延伸;以及一对保险杠托架(bumper stay),其固定地附接到后保险杠梁并连接到相应侧构件的后端。每个保险杠托架的后端均固定地附接到后保险杠梁,并且保险杠托架的前端装配到具有矩形中空横截面的相应侧构件的后端。竖直延伸的螺栓穿过相应侧构件的后端以及保险杠托架的前端,并且相互抵靠的部分设置在侧构件的后端和保险杠托架的前端上。
在后端碰撞时,保险杠梁的横向中央部分被向前推动,使得保险杠梁的中心部分向前弯折,而保险杠梁的横向端部向后弯折。这使得每个保险杠托架相对于相应侧构件以螺栓为中心产生扭矩,而相互抵靠的部分对抗该旋转。如果保险杠梁上的冲击载荷足够大,则相互抵靠的部分经历塑性变形,并且在允许保险杠托架相对于侧构件旋转的同时吸收冲击的能量。
出于美观和结构原因,后保险杠梁可以弯曲成向后凸出。在这种情况下,当载荷从后部施加到后保险杠梁时,后保险杠梁趋于变形为直线形状。结果,保险杠梁的两端在外侧方向上移位。这导致将每个保险杠托架连结到相应侧构件的后端的螺栓的剪切应力。这需要加强螺栓以及周围的结构构件,这可能使结构复杂化并且增加车身的重量。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这一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包括:一对侧构件,所述一对侧构件沿着车身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及保险杠梁,所述保险杠梁沿一对侧构件的前端或后端延伸,并弯曲成在其背离车身的那一侧凸出,在该车身中能够以有利的方式吸收碰撞时可能施加在每个侧构件和保险杠梁之间的横向载荷。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身结构1、80、100、110、120、130,该车身结构包括:一对侧构件4,所述一对侧构件在车身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每个侧构件均具有限定中空内部28的中空结构,并设置有竖直外侧壁27;保险杠梁3,所述保险杠梁沿所述一对侧构件的前端和后端横向延伸,并弯曲成在背离所述车身的那一侧凸出;以及一对延伸构件5,每个延伸构件均连接到所述保险杠梁的相应端部,并且部分地容纳在相应侧构件的所述中空内部中;以及一对缓冲构件72、91、101、111、123、131,每个缓冲构件均插设在相应延伸构件和相应侧构件的所述竖直外侧壁之间,每个缓冲构件均能在所述车身的横向方向上变形。
在接收到碰撞载荷时,保险杠梁趋向于变形成直线形状,使得其两个横向端部趋向于在外侧方向上移位,并且将延伸构件推向各个侧构件的竖直外侧壁。结果,缓冲构件经受压缩载荷,从而有利地吸收延伸构件施加到各个侧构件的横向载荷。
优选地,每个缓冲构件72均包括:外侧壁73,所述外侧壁面向所述横向方向;以及一对侧壁74,所述一对侧壁分别从所述外侧壁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向内延伸,并且所述一对侧壁具有连接到相应延伸构件5的内侧边缘,使得在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延伸构件之间限定有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91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