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环炉头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69101.5 | 申请日: | 2019-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3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许翌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顺卿 |
| 主分类号: | F23D14/04 | 分类号: | F23D14/04;F23D14/46;F23D14/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嫚嫚;赵燕力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环炉头 | ||
本发明记载一种双环炉头,包括由下而上依序叠合的一本体、一外环火盖及一内环火盖。相叠合的该本体与该外环火盖之间形成互不相通的一外环腔室及一下内腔室,相叠合的该外环火盖与该内环火盖之间形成一上内腔室。该外环腔室与该进气管及该外环火盖的外环火孔相通。该下内腔室的一底部具有通往外面的一通孔及至少一瓦斯喷嘴。该上内腔室与该内环火盖的内环火孔相通,且该上内腔室的一底部具有正对于该至少一瓦斯喷嘴的至少一引射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瓦斯炉的炉头有关,尤指一种体积小型化的双环炉头。
背景技术
如一般所知,瓦斯在足够空气的供给下才能达成完全燃烧,若空气供给不足,就会出现不完全燃烧,导致烟气产生。因此,现有瓦斯炉的炉头,无论是哪一种型式的炉头,在有关空气供给的结构设计,都是朝向让瓦斯完全燃烧的目标努力。
常见的已知双环炉头,例如中国CN202328234U、CN2791485Y专利,其本体通常具有一外环进气管及一内环进气管,外环进气管供应外环火焰所需的混合燃气,内环进气管则供应内环火焰所需的混合燃气。各进气管是在瓦斯输入时经由预设的孔洞从外面引入空气(一次空气),使得瓦斯与空气在管内混合成一定比例的混合燃气。一般而言,各进气管所引入的一次空气最多大约只有达成完全燃烧所需空气量的70%,剩余30%的所需空气,外环火焰是从它周围的空气(二次空气)获取,内环火焰则主要由特别设置的二次空气通道来供应它所需的二次空气。这种已知双环炉头因需要至少两支进气管,故其体积本来就很大,再加上它的本体内部还设置二次空气通道,导致它难以小型化。另外,烹煮食物可能发生的汤汁溢流,也将从二次空气通道流入瓦斯炉内部而不易清理。
中国CN201351940Y专利公开另一种体积相对较小的已知双环炉头,它的本体仅具有一支进气管负责供应外环火焰所需的混合燃气,至于内环火焰所需的混合燃气则是由本体内的一引射管及一瓦斯喷嘴来供应。引射管与瓦斯喷嘴之间保留有一间隙,并借该间隙引入空气(一次空气)与瓦斯喷嘴出的瓦斯混合成一定比例的混合燃气。混合燃气经由引射管导引到一内环火盖内部之后续由多个内环火孔喷出而形成内环火焰(于点火之后),并从内环火焰周围的获取所需的二次空气。这类利用引射管与瓦斯喷嘴供应混合燃气的做法,还可参见中国台湾M504920专利及美国US6263868专利。
虽然这种利用引射管的已知双环炉头的体积已有缩小,但仍嫌过大。再者,由于它的进气管及引射管分别能引入的一次空气仍如上述而有所不足,故其内、外环火焰仍需要二次空气的供给。然而,由于它的本体内部没有设置二次空气道来供应二次给内环火焰,故内环火焰会与邻近的外环火焰抢夺二气空气,造成内、外环火焰的燃烧效率均不佳,导致产生不少烟气。
此外,无论是哪一种炉头,当使用者为调小内环火焰而调小瓦斯供应量时,混合燃气的供应量也对应变少,当少到来不及充满内环火盖内的燃气腔室时,内环火焰就会熄火,换言之,已知炉头的内环火焰调小到某个程度就因前述原因而熄火,故难以达成极小的火力呈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小型化双环炉头,更详而言,该双环炉头包括由下而上依序叠合的一本体、一外环火盖及一内环火盖。该本体具有用于引入瓦斯与空气的一进气管。该外环火盖具有用于造成一外环火焰的多个外环火孔。该内环火盖具有用于造成一内环火焰的多个内环火孔,相叠合的该本体与该外环火盖之间形成互不相通的一外环腔室及一下内腔室,相叠合的该外环火盖与该内环火盖之间形成一上内腔室,该外环腔室与该进气管及该些外环火孔相通。该下内腔室被该外环腔室环绕,且该下内腔室的一底部具有通往外面的一通孔及至少一瓦斯喷嘴,该上内腔室与多个该内环火孔相通且位于该下内腔室的正上方,且该上内腔室的一底部具有正对于该至少一瓦斯喷嘴的至少一引射孔。
在一实施例中,该瓦斯喷嘴有多个,该引射孔有多个。
在一实施例中,该引射孔的孔径是由下而上逐渐扩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顺卿,未经陈顺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91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群组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下一篇:CT引导下穿刺定位固定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