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氯乙烯干燥尾气闭路循环与浆/乳料汽提相耦合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68459.6 | 申请日: | 2019-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3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朱家骅;李季;陈倬;葛敬;彭玉凤;卢蔚;夏素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6B3/12 | 分类号: | F26B3/12;F26B5/08;F26B21/00;F26B25/00;B01D3/3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氯乙烯 干燥 尾气 闭路 循环 乳料汽提相 耦合 方法 | ||
一种PVC干燥尾气闭路循环与浆/乳料汽提相耦合的方法,属于PVC工业废气减排和废热回收与低位能利用技术领域。使用尾气膨胀‑压缩机组使干燥与汽提脱除VCM单体两工序相耦合,构成过热水蒸气为主的干燥介质闭路循环,巧妙利用循环消耗的动力提供干燥介质所需165~250℃气体热能,同时将干燥气化的水蒸汽转化为浆/乳料汽提所需的过热蒸气,实现聚氯乙烯干燥尾气封闭循环与废热循环利用,能耗下降至176W.h/t(通用型PVC)和740kW.h(糊用PPVC),汽提与干燥两工序节能50%以上,干燥尾气免排、减少PVC工业大气污染,免用蒸汽锅炉或燃料加热设备,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并且以过热水蒸气为干燥介质可在更高的颗粒温度下使残余VCM含量更低、PVC产品性能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气减排、废热回收与低位能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含氯乙烯单体的聚氯乙烯干燥尾气闭路循环与浆/乳料汽提相耦合的节能减排方法。
背景技术
由氯乙烯单体(VCM)生产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PVC和糊用树脂PPVC的各种悬浮聚合法工艺,均以水为连续相(载体)、单体VCM和反应促进剂(包括乳化剂)分散于连续相,反应聚合生成PVC颗粒,形成均匀分散的浆状或乳状多相体系(统称浆/乳料)。反应终止时VCM转化率80~90%,浆/乳料中PVC颗粒固相质量分数30~45%。反应终止后首先分离回收浆/乳料中残余的VCM单体,然后使浆/乳料脱水、干燥得到PVC颗粒产品。工业上最常见的通用型PVC(GB/T 5761-2018 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和糊用树脂PPVC(GB/T 15592-2008聚氯乙烯糊用树脂)两种产品颗粒粒径有显著区别,前者粒径范围63~250μm、后者则小于63μm;二者杂质指标基本相同,残留水分质量分数0.3%,残留VCM单体含量≤5mg/kg。分离回收浆/乳料中残余VCM和产品干燥两道工序是悬浮法聚氯乙烯工艺能耗与环保的两道关口。国家标准(GB 15581-2016)对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限值规定企业废水VCM浓度0.5g/m3,废气VCM浓度10mg/m3,而且单位产品非甲烷总烃排放量0.5kg/t。由VCM物性决定其在浆/乳料多相体系及固相颗粒中的平衡浓度及其随温度和气相VCM分压变化的热力学关系(陈国正等. PVC汽提工艺浅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84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