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叶用莴苣水培用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7523.9 | 申请日: | 2019-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2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久兴;姜涛;徐宁伟;白冰;李梦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A01G31/00 |
代理公司: | 11589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杨金贤<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066000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营养液 莴苣 硝酸盐 消耗 可溶性蛋白 生物积累量 营养液配方 可溶性糖 植株生长 维生素C 含氮量 氮法 水培 制备 吸收 协调 | ||
本发明公开了叶用莴苣水培用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该营养液含有如下各组分:KH2PO4、K2SO4、MgSO4•7H2O、Na2Fe‑EDTA、Na2B4O7•10H2O、MnSO4•3H2O、ZnSO4•7H2O、CuSO4•5H2O和(NH4)6Mo7O24•4H2O。该营养液配方属于断氮法,虽然含氮量极低,但是能够使得营养液中磷、钾与氮供应相协调,增加植物对磷的消耗和钾的吸收,不影响叶用莴苣的生物积累量,也不影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的含量,不降低叶用莴苣产量,不引发生理异常的情况,迫使所富积的硝酸盐被植株生长所利用,逐渐消耗硝酸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培营养液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叶用莴苣水培用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无土栽培是一种不使用土壤的现代园艺植物生产形式。水培是无土栽培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指植物的全部或大部分根系生长于液态的营养液中,并从营养液中吸收矿质养分和水分。水培主要用于生产高档蔬菜,具有节水节肥、病虫害少、养分利用率高等优点。用于水培的营养液中含有铵态氮或硝态氮等氮源肥料,以这些肥料为蔬菜提供其必需的氮素。但是,一些叶菜尤其是叶用莴苣吸收氮元素后往往会在体内富积硝酸盐,在使用常规配方、较高浓度营养液、夏季栽培等情况下,硝酸盐含量经常会超过国家对无公害蔬菜硝酸盐含量的限定值。
人体中的硝酸盐大部分来源于蔬菜,较多的硝酸盐对人体是有害。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丧失携氧能力,导致人体缺氧,引发高铁血红蛋白症;另外,亚硝酸盐还能与肠胃中含氮化合物结合形成致癌的亚硝胺,容易引发消化系统癌变,给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此,我国限定无公害蔬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不能超过432mg/kg。叶用莴苣是水培主栽蔬菜之一,但当前的水培叶用莴苣所用营养液配方、浓度、栽培环境、管理方法不同,硝酸盐含量通常在270-5000毫克/升之间,变化幅度极大,极易出现含量超过无公害蔬菜标准的问题。另外,普通蔬菜通过盐渍、煮熟后硝酸盐含量能分别减少45%和60%-75%,但叶用莴苣以生食为主,因而不能通过盐渍、煮熟等加工方法降低硝酸盐含量。
为降低蔬菜产品中的硝酸盐含量,在现有水培领域,通常采用在营养液中以铵代硝或以脲代硝、收获前断供氮肥、叶面喷施微肥、喷施有机酸、调整氮磷钾比例等方法,对其具体介绍如下:
(1)以铵代硝或以脲代硝法:通过在整个生育期中,以铵态氮或酰胺态氮来全部或部分代替原有营养液配方中的硝酸盐,再通过控制营养液的pH值变化和适当增加Ca2+、K+等的供应量,降低硝酸盐含量,且使蔬菜总体生长正常,但产量降低幅度较大。此法虽然能够降硝,但蔬菜产量也会随之有较大幅度地降低;另外,对于专性喜硝的叶用莴苣,其耐受铵态氮的能力较弱,在使用铵态氮的情况下易出现多种复杂的生理异常现象。
(2)收获前断氮法:在收获前中断或减少氮素的供应量,以降低产品中硝酸盐含量。目前,此类研究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仅局限于在采收期简单地减少或去除原有配方中的氮肥,对其他元素或肥料的用量、比例、浓度尚无明确报道,也未见降硝效果显著的针对叶用莴苣的专用配方。收获前断氮方法的缺点是:实际生产中,在营养液中减少或不添加氮元素肥料,而不对其他肥料做恰当的调整,会导致配方中矿质元素比例失衡,极易导致蔬菜生理异常,叶片出现严重的黄化甚至干枯现象,外观品质降低,口感变差;而且,当前技术水平,此法容易导致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未经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75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