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6756.7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2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柳意樊;刘炳舰;黄友坤;孟方;王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100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普***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殖 废水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针对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若干处理池,处理池包括分解池、灭菌池和中和池,处理池均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相邻处理池通过管道连通,管道内设置阀门开关,分解池上方设有过滤层,过滤层上设有通孔,过滤层由外缘朝中间下倾并在中间下凹形成集污槽,分解池用于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灭菌池位于分解池下方起灭菌作用,中和池位于灭菌池下方,中和池内设有pH调节剂。本发明将各个处理池由常规的横向排布变为纵向排布,有利于节省空间,而且废水可以依靠重力逐渐下流,不用泵将废水从一个处理池抽到另一个处理池,节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目前,水产养殖业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养殖尾水排放污染的双重刚性约束,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养殖水循环使用的养殖模式将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人设计了对养殖废水处理的装置,例如,一篇公开号CN108751606A,名称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废水处理设备》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废水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底座、隔栅池、进水管、第一上盖、第二上盖、泵箱、第三上盖、消毒池、曝气池、控制箱、厌氧池,底座上依次连接有隔栅池、厌氧池、曝气池、消毒池且四者之间依次通过泵箱连通,隔栅池侧面连接有进水管,隔栅池上方焊接有第一上盖,第二上盖安装在厌氧池上方,消毒池上方连接有第三上盖,厌氧池侧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控制箱与泵箱之间通过电连接,该发明通过对液位来感应联通管道是否堵塞,能够在堵塞时自动及时停止进水并通过搅拌解决堵塞的问题,使污水处理流畅,提高处理效率。但是该发明中涉及的处理池较多,各个处理池横向设置,占地面积大;而且彼此之间需要通过泵箱运输废水,耗能大。另外,从实施例可以看出隔栅池内部的结构极其复杂,加工装配不易。因此需要一种理想的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应对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中和池、分解池和灭菌池以处理废水中不同成分,结构简单,而且纵向排布,有利于节省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若干处理池,处理池包括分解池、灭菌池和中和池,处理池均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相邻处理池通过管道连通,管道内设置阀门开关,分解池上方设有过滤层,过滤层上设有通孔,过滤层由外缘朝中间下倾并在中间下凹形成集污槽,分解池用于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灭菌池位于分解池下方起灭菌作用,中和池位于灭菌池下方,中和池内设有pH调节剂。
分解池、灭菌池和中和池依次从上到下安装,变常规的横向排布为纵向排布,有利于节省空间,而且废水可以依靠重力逐渐下流,不用在处理池间设置泵将废水从一个处理池抽到另一个处理池,节能。分解池上方设有过滤层,养殖废水先经过过滤层除去大颗粒固体杂质,包括残余饵料、悬浮颗粒物、动物粪便、死亡的藻类等。过滤层设置在最上方,一方面可以防止这些不溶于水的物质进入后续处理池中引起堵塞,同时减轻后续废水处理的负担,另一方面方便清理。因为这些固体杂质一般以淤泥的形式存在,容易堵塞滤孔,所以本发明中过滤层由外缘朝中间下倾并在中间下凹形成集污槽,固体杂质在重力作用下会滑落至集污槽中。固体杂质被收集在集污槽中,不但过滤层除集污槽所在处的滤孔不易被堵塞,而且固体杂质被集中收集后清除更容易。然后废水进入分解池,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分解完毕后打开分解池和灭菌池之间的阀门,废水进入灭菌池杀灭废水中的微生物,接着废水进入中和池中调节pH值,最后废水处理完毕排出。废水在装置中经化学、物理、生物综合处理后,可以重新作为养殖水使用,节约水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67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