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模通信网络系统及其通信模式选择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66315.7 | 申请日: | 2019-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2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 发明(设计)人: | 肖勇;杨劲锋;金鑫;冯俊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3/54 | 分类号: | H04B3/54;H04L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英静 |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模 通信 网络 系统 及其 模式 选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模通信网络系统及其通信模式选择方法,通信模式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PCO接收STA设备发送的SOF数据帧;判断该SOF数据帧的长度是否小于16字节;如果小于16字节,采用第二通信模式确定方式,以确定回复ACK帧的通信模式;如果不小于16字节且接收缓冲区被收到的数据装满,采用第一通信模式确定方式,以确定回复ACK帧的通信模式。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在于,STA站点减少了等待ACK帧的时间,提高了数据帧的重发效率和传输及时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模通信网络系统及其通信模式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电网大改造的展开,如何解决日益庞大的供电网络自动化管理问题已迫在眉睫。目前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自动化集中抄表技术,其中电力线载波为其中的主流技术之一。
由于低压电力网具有结构复杂、干扰随机等特点,导致了传统的PLC(Power LineCarrier,电力线载波)抄表技术存在可靠性低,抄表不及时等问题。随着各种通信技术的演进,利用双模通信集中抄表的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其中宽带电力线载波加无线通信的双模方案成为了具有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双模通信的方式不仅能够兼容传统的PLC技术,而且可以利用无线通信技术的优点作为宽带电力线载波技术缺陷的补充,从而能够提高抄表的及时性及可靠性。
《科技通报》期刊公开了一种“基于OFDM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和微功率无线通信的双模通信的低压集抄系统”,其作者为马晓奇,赵宇东,邵滨和张屹丹,该文章在2016年出版,位于第32卷、第6期的第80至第83页。该文章表明,微功率无线通信和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数据采集中可以相互互补,很好的解决了单纯载波通信或者单纯无线通信的抄表盲点和孤岛现象,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实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然而,双模电能表在反馈数据时选择先到控制命令的所使用的通信方式发送数据,这种方式会导致双模电能表在发送数据到集中器时没有一个默认通信方式。由于在低压集抄系统中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为一种主流的抄表方式,所以该方案不能够有效的利用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的优点。
但是,在以宽带PLC为主的双模通信模式下,当PCO(Rroxy Coordinator,代理协调器)收到需要确认的SOF(Start of Frame,帧开始)数据帧后,需要向STA(Station,站点)站点发送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字符)帧报文。当通信网络出现故障或者宽带PLC线路受到干扰后,如果PCO站点不能准确识别PLC线路是否能够继续发送ACK帧,而继续采用宽带PLC优先的通信模式可能导致ACK帧不能及时发送到STA站点,STA站点在等待一段时间后进行超时重发。由于ACK帧不能及时发送到STA站点,STA站点需要等待ACK帧较长时间后才能进行超时重发,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及时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模通信网络系统及其通信模式选择方法,以保证宽带PLC为双模通信中的主通信模式,且解决STA站点需要等待ACK帧较长时间后才能进行超时重发,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及时性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模式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PCO设备接收STA设备发送的SOF数据帧;
S2、PCO设备判断该SOF数据帧的长度是否小于16字节,如果小于16字节,执行步骤S4,如果不小于16字节且接收缓冲区被收到的数据装满,执行步骤S3;
S3、PCO设备采用第一通信模式确定方式,以确定发送ACK帧的通信模式,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确定方式为基于长帧信息确定回复帧的通信模式;
S4、PCO设备采用第二通信模式确定方式,以确定发送ACK帧的通信模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确定方式为基于超短帧信息确定回复帧的通信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63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