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融合吊具的劲性骨架一体化装置及钢筋笼吊装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65579.0 | 申请日: | 2019-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77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 发明(设计)人: | 邱荣军;郑先河;王晖;高龙;王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19/14 | 分类号: | E01D19/14;E01D21/00;B66C13/08;B66C1/16 |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4 | 代理人: | 彭永念 |
| 地址: | 4314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 骨架 一体化 装置 钢筋 吊装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吊具的劲性骨架一体化装置,其包括:劲性骨架,其为下端敞口的立方体结构,钢筋笼套设于所述劲性骨架的内部,并与所述劲性骨架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劲性骨架上设有吊拉机构;利用一体化装置的钢筋笼吊装施工方法为:根据钢筋笼的形状确定劲性骨架的尺寸,并选取不同型号槽钢拼装及焊接;在劲性骨架的顶部设置吊拉机构;将劲性骨架自上而下套设于钢筋笼的外侧,并将二者可拆卸的连接;吊机吊起一体化装置,使钢筋笼运至墩柱上并与已浇筑节段钢筋连接;拆除一体化装置并将其吊出,在钢筋笼外安装模板并浇筑混凝土。本发明具的一体化装置具有施工便捷、可回收利用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融合吊具的劲性骨架一体化装置及钢筋笼吊装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大力推进,斜拉桥及悬索桥等特大型大跨径建设逐渐增多,高塔墩施工中的钢筋定位与节段施工效率成为索塔施工的重要控制因素。为了提高索塔施工效率、增加钢筋定位精度等,设计上常采用型钢组拼的劲性骨架依赖其自身较大的刚度来保证索塔外形尺寸及钢筋等各类构件附着成型,同时采用钢筋分段预制拼装,节段吊装的形式缩减现场钢筋绑扎时间。
目前,我国大部分桥塔钢筋施工主要采用的均为内置预埋式的型钢劲性骨架,该类劲性骨架虽然可作为模板定位使用保证钢筋定位准确,但考虑到劲性骨架要与钢筋同时浇筑在索塔中,混凝土与劲性骨架变形不协调易产生有害裂缝,对索塔使用性能及安全性能产生较大影响;于此同时在高塔施工中,施工环境复杂,风力较大,劲性骨架现场焊接耗时较长,耗费钢材较多;当采用钢筋整体吊装时,吊装刚度同样需要重视;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施工方便,装配化程度高,可回收使用的劲性骨架装置及钢筋笼吊装施工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便捷、可回收利用的融合吊具的劲性骨架一体化装置及钢筋笼吊装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融合吊具的劲性骨架一体化装置,其包括:
劲性骨架,其为下端敞口的立方体结构,钢筋笼套设于所述劲性骨架的内部,并与所述劲性骨架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劲性骨架上设有吊拉机构。
优选地是,所述劲性骨架是由多根槽钢焊接形成的桁架结构;所述劲性骨架的内部的中部和底部分别水平套设有一个套箍,任一套箍与所述劲性骨架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为与钢筋笼的外壁的水平截面形状相匹配的矩形框架结构。
优选地是,任一套箍的顶部间隔固设有多个第一U型抱箍,所述劲性骨架上固设有多个第二U型抱箍,一个第一U型抱箍对应设置一个第二U型抱箍;
任一第一U型抱箍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U型抱箍对应设置一根固定杆,其水平设置,任一固定杆的一端依次穿过与其相对应的第二U型抱箍、第一U型抱箍,并水平延伸至钢筋笼的内部,另一端位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二U型抱箍的远离钢筋笼的一侧,从而实现劲性骨架与钢筋笼的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是,所述吊拉机构包括:
基座,其位于所述劲性骨架的正上方,所述基座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顶板和底板,底板与所述劲性骨架的顶部固定连接,顶板和底板通过多个竖直设置的连接杆固定连接;
多个吊耳,其均匀分布在所述基座的顶板的四角上;
多个吊索,其均匀分布在所述基座的底板上,任一吊索的一端与所述基座的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至钢筋笼的内部,并与钢筋笼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是,任一吊索的长度为10~15cm。
一种利用融合吊具的劲性骨架一体化装置的钢筋笼吊装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55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