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宝石研磨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3072.1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9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蔡佳霖;宋述远;蔡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吉星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G1/02 | 分类号: | C09G1/02 |
代理公司: | 32200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12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研磨液 制备 蓝宝石 表面活性剂 三氧化二铝 宝石加工 二硼化钛 二氧化硅 聚乙二醇 去离子水 研磨 甘油 氮化硼 分散剂 壳聚糖 碳化硅 质量份 蛭石粉 炭黑 | ||
本发明属于宝石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宝石研磨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蓝宝石研磨液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二氧化硅35‑48份、碳化硅28‑32份、三氧化二铝18‑25份、氮化硼14‑21份、壳聚糖8‑15份、二硼化钛8‑14份、甘油12‑18份、聚乙二醇7‑11份、炭黑6‑9份、蛭石粉6‑9份、表面活性剂4‑7份、分散剂3‑5份、去离子水150‑180份。本发明制备的研磨液可以有效的缩短研磨时间,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有效,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宝石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宝石研磨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蓝宝石研磨液(又称为蓝宝石抛光液)是用于在蓝宝石衬底的研磨和减薄的研磨液。研磨液由磨粒分散于介质制备而成,是一种具有优良化学机械性能的研磨产品,可用于硅片、化合物晶体、精密光学器件、液晶面板、宝石、金属工件等的研磨抛光。磨粒是研磨液机械作用的关键因素,不同种类、不同粒度的磨粒磨削效果不同,适合于不同的加工要求。一般来讲磨料硬度越高、颗粒越大,其磨削效率越高、加工表面光洁度越低;相反磨料硬度越低、颗粒越小,其磨削效率越低、加工表面光洁度越高。介质是磨粒的载体,影响着磨粒的分散,在加工过程中起到冷却、排屑等作用,有时还会起到化学腐蚀的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蓝宝石研磨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研磨液可以有效的缩短研磨时间,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有效,适合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蓝宝石研磨液,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二氧化硅35-48份、碳化硅28-32份、三氧化二铝18-25份、氮化硼14-21份、壳聚糖8-15份、二硼化钛8-14份、甘油12-18份、聚乙二醇7-11份、炭黑6-9份、蛭石粉6-9份、表面活性剂4-7份、分散剂3-5份、去离子水150-180份。
优选地,所述蓝宝石研磨液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二氧化硅38份、碳化硅30份、三氧化二铝22份、氮化硼18份、壳聚糖12份、二硼化钛11份、甘油15份、聚乙二醇9份、炭黑8份、蛭石粉8份、表面活性剂6份、分散剂4份、去离子水160份。
优选地,所述蓝宝石研磨液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二氧化硅45份、碳化硅31份、三氧化二铝22份、氮化硼18份、壳聚糖13份、二硼化钛9份、甘油15份、聚乙二醇9份、炭黑7份、蛭石粉8份、表面活性剂5份、分散剂3份、去离子水170份。
优选地,所述二氧化硅的粒径≤50nm,所述碳化硅的粒径≤50nm,所述二硼化钛的粒径≤50nm。
一种蓝宝石研磨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原料,备用;
(2)将二氧化硅、碳化硅、三氧化二铝、氮化硼、二硼化钛、炭黑和蛭石粉依次研磨处理,得到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化硅、纳米三氧化二铝、纳米氮化硼、纳米二硼化钛、纳米炭黑和纳米蛭石粉;将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化硅、纳米三氧化二铝、纳米氮化硼、纳米二硼化钛、纳米炭黑和纳米蛭石粉混合均匀并二次研磨处理,得到混合物;
(3)将混合物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在150-200℃的温度下,以600-1000r/min的转速搅拌1-2小时,加入壳聚糖、甘油和聚乙二醇,在120-150℃的温度下,以600-800r/min的转速搅拌1.5-3小时;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在80-120℃的温度下,以600-800r/min的转速搅拌30-40min,冷却后得到蓝宝石研磨液。
优选地,所述步骤(3)的步骤如下:将混合物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在180的温度下,以800r/min的转速搅拌1.5小时,加入壳聚糖、甘油和聚乙二醇,在130℃的温度下,以700r/min的转速搅拌2小时;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在110℃的温度下,以700r/min的转速搅拌35min,冷却后得到蓝宝石研磨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吉星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吉星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30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