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掺铽氟化物晶体的黄光激光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2807.9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1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高静;李长磊;姚文明;田玉冰;陈建生;邓力华;檀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3/0941 | 分类号: | H01S3/0941;H01S3/16 |
代理公司: | 11369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光 激光增益介质 氟化物晶体 泵浦系统 掺杂 激光 非线性频率变换 功率调节模块 光束整形模块 聚焦透镜模块 受激发射截面 低声子能量 黄光激光器 激发态吸收 输出耦合镜 泵浦光源 和谐振腔 激光结构 激光介质 交叉弛豫 受激辐射 直接产生 氟化物 滤光片 输入镜 谐振腔 基质 减小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掺铽氟化物晶体的黄光激光器,包括:泵浦系统和谐振腔,泵浦系统包括泵浦光源、光束整形模块、功率调节模块和聚焦透镜模块;谐振腔包括输入镜、激光增益介质、输出耦合镜和滤光片;激光增益介质为掺铽氟化物晶体Tb3+:LaF3。本发明利用Tb3+中5D4→7F4的受激辐射直接产生黄光激光,无需非线性频率变换过程,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黄光激光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发明的激光介质为Tb3+:LaF3,以具有低声子能量的氟化物作为掺杂基质,能减小晶体内部的激发态吸收(ESA)过程;本发不存在交叉弛豫通道;同时,通过提高Tb3+掺杂浓度能弥补Tb3+的低受激发射截面,提高了黄光激光输出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掺铽氟化物晶体的黄光激光器。
背景技术
黄光激光器在生物医学仪器、光学存储、精密测量、照明显示、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生物分析与临床治疗中,黄光激光是荧光染料的激发光,目前已成为流式细胞仪与超分辨显微镜的标配光源;血红蛋白在黄光波段具有很强的吸收峰,在毛细血管扩张以及视网膜黄斑病变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获得高效、稳定的黄光激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染料激光器可以直接产生黄光,是早期获得黄光激光的主要方法。但其染料易退化、效率低、安全性差等缺点制约了染料激光器的发展。目前获得黄光激光器的主要方法有:(1)双波长和频:利用和频晶体(LBO/KTP)实现1064nm与1300nm的和频输出;(2)红外倍频:通过对Nd:YAG晶体合理镀膜,结合标准具透射原理获得1112nm~1123nm的基频光,再倍频实现黄光输出;(3)拉曼激光器:基于受激拉曼散射效应,将增益较大且容易获得的波长(如1064nm)频移至1100~1200nm之间,再通过倍频获得黄光的输出。以上这些方法都是通过非线性频率变换,将易获得的波长转换成黄光,但是对基频光的要求较高,转换效率低,激光器的结构复杂。
稀土离子Tb3+的5D4→7F4能级跃迁可以产生587nm的荧光,是直接获得黄光激光的潜力材料。但是,由于Tb3+离子具有较低的受激发射截面,且晶体内部存在着激发态吸收(ESA)等离子间的非辐射作用过程,导致掺Tb3+的黄光激光器输出功率较小,无法实现稳定输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以增大Tb3+的吸收效率,减小激发态吸收,获得587nm高稳定性的黄光激光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掺铽氟化物晶体的黄光激光器,包括:
泵浦系统,用于输出泵浦光,其包括泵浦光源、光束整形模块、功率调节模块和聚焦透镜模块;
谐振腔,位于所述聚焦透镜模块的输出端,其包括输入镜、激光增益介质、输出耦合镜和滤光片;
所述激光增益介质为以LaF3作为掺杂基质、Tb3+作为掺杂离子的掺铽氟化物晶体Tb3+:LaF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28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