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磺胺嘧啶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1829.3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0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忠鑫;刘震洋;宋小莉;谢晓芹;蔡中文;杨继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康乐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39/69 | 分类号: | C07D239/6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22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磺胺 嘧啶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磺胺嘧啶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和2‑氨基嘧啶为起始原料,粉末状碳酸钙做缚酸剂缩合后经水解、酸化合成磺胺嘧啶。本发明克服了目前采用无水吡啶等有机碱做缚酸剂的缺点,吡啶会严重污染环境,难以回收,且对工人身体健康存在较大安全威胁,本发明操作简便,环境友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和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磺胺嘧啶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磺胺嘧啶(Sulfadiazine)是目前我国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磺胺类抗感染药物,又称磺胺哒嗪、地亚净。磺胺嘧啶对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淋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敏感细菌以及沙眼衣原体、放线菌、疟原虫、星形奴卡菌和弓形虫等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磺胺嘧啶的优点是血中有效浓度较高,血清蛋白结合率低,药物易于渗入脑脊髓液,为治疗流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物。
CN 105254575提到了两条主要的合成路线,一是以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和2-氨基嘧啶为起始原料,在无水吡啶作缩合剂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经碱性水解、酸中和等步骤,即可得到游离的磺胺嘧啶;吡啶毒性较大,且有恶臭,对环境很不友好,而且吡啶与水共沸,工业上回收无水吡啶难度很大,采用无水吡啶做缩合剂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另一条是以磺胺脒与相应的具有反应活性的“三碳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如以丙炔醇为原料合成的二乙胺基丙烯醛Et2NCH=CHCHO,以乙烯基乙醚为原料合成的醛油[(CH3)2N+=CH-CH=CHOC2H5]O-PCl2等“三碳化合物”。以二乙胺基丙烯醛为原料,反应完毕产生大量二甲胺气体,严重污染人气,以乙烯基乙醚、三氯氧磷合成三碳化合物,除了产生大量二甲胺气体,反应完毕还会产生大量含磷废水,环保压力非常大。CN 105254575公开了一条新的合成路线,该路线以丙二醛和磺胺脒为原料进行合成;丙二醛原料不易得,价格高,不适于工业化生产。综合上述,开发一条环境友好、低成本的合成路线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一种磺胺嘧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和2-氨基嘧啶为起始原料,粉末状碳酸钙做缚酸剂,合成磺胺嘧啶;
(2)将甲苯、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2-氨基密啶置于反应装置中,加入碳酸钙粉末,升温至55℃~65℃保温反应;
(3)反应完毕,加入20%氢氧化钠水溶液,升温至100℃~115℃反应;
(4)反应完毕,降温,静置分层,上层为甲苯层,甲苯层回收套用,下层为水层,水层加入酸,调节pH 5-6,过滤,得到磺胺嘧啶。
(5)根据本发明,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与2-氨基嘧啶摩尔比为1∶0.8-1∶1.2,优选摩尔比为1∶1;
(6)根据本发明,缩合过程中碳酸钙与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摩尔比为1.5∶1-2∶1;
(7)根据本发明,缩合过程中的溶剂为烃类溶剂,优选甲苯;
(8)根据本发明,碱水解过程中使用的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9)根据本发明,调酸过程中使用的酸为盐酸、醋酸、硫酸。
本发明使用的起始原料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和2-氨基嘧啶,为已经成熟工业化的产品,制备路线如下式所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康乐制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康乐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18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