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倾转旋翼无人机的混合飞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61757.2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7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蔡则鹏;苏成悦;徐胜;陈元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7/26 | 分类号: | B64C27/26;B64C27/28;B64C19/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倾转旋翼 无人机 混合 飞行 方法 | ||
1.一种倾转旋翼无人机的混合飞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地面坐标系{x y z}和机体坐标系{xB yB zB};
S2:获取无人机的机体自身状态向量X;并计算无人机当前空速va,其中,
X=[q,p,v,ω]T (1)
其中,p为地面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q为机体对于地面的四元数,v为地面坐标系下的三个方向速度,ω为机体三轴角速度;其中,
p=[x,y,z],q=[qx,qy,qz],v=[vx,vy,vz],w=[wx,wy,wz] (2)
其中,x,y,z为地面坐标系下的无人机质心的坐标;
通过将机体坐标系上的xB轴转到地面坐标系即得到无人机机头方向向量xahead,
其中q*表示对四元数q求共轭;
无人机当前空速va计算公式如下:
va=v·xahead (4)
S3:获取目标航点P,其中,
P=[xref,yref,zref] (5)
其中,xref,yref,zref为目标航点P在地面坐标下的x轴、y轴以及z轴的坐标;
S4:设定无人机的椭球形的可到达区域指标并与精度设定值比较;计算归一化误差航点坐标;其中,可到达区域指标为:
为设定值,当越大,无人机到达目标航点P的精度就越高;a、b以及c为设定可到达区域的参数,通过人为调整获取,且a<b,a<c;
公式(6)中的x、y以及z由公式(2)中获取,xref、yref以及zref由公式(5)中获取;
归一化误差航点坐标P′为:
当时,证明目标航点P在无人机的可到达区域内,则逐渐减小空速va,并以一定比例减小,使得va会收敛为0,即,
当时,证明目标航点P在无人机的可到达区域外,此时通过位置方向判断公式判断航点是否在无人机的前方,判断公式为:
P′·xahead>C (9)
其中,xahead为无人机当前机头的方向向量,可由公式(3)可得;C为常数;具体地,当公式(9)成立时,确认目标航点P在无人机的前方,则逐渐增加空速va,并以一定比例增大,使得va会收敛为即,
公式(9)不成立时,按照上述时处理;
当时,同时需要取下一个航点,继续进行判断,直到或者为最后一个航点;
其中为无人机在固定翼飞行模式下的参考飞行空速;为常数;初始时的va由公式(4)可得;本步骤中的表示下一个状态时的空速va;
S5:计算倾转角θtilt,其中,
S6:根据倾转角θtilt、旋翼控制器以及固定翼控制器混合得出控制器输出U,其中非线性混合公式如下:
U=(1-sin(θtilt))Umc+sin(θtilt)Ufw (12)
其中,Umc为旋翼控制输出,
Umc=[u1 u2 u3 u4 ... 0 0 0 0 ...]T (13)
Ufw为固定翼控制输出,
Ufw=[u1 u2 u3 u4 ... u′1 u′2 u′3 u′4 ...]T (14)
u1、u2、u3、u4...为多个旋翼电机的各个输出;u′1、u′2、u′3、u′4...为多个固定翼电机的各个输出;
S7:将控制器输出U作用到倾转旋翼无人机中;
S8:重复S2-S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175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植保无人机的智能浮力辅升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人直升机变距操纵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