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共轭羧酸盐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61426.9 | 申请日: | 2019-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1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卞荣荣;廖圣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60 | 分类号: | H01M4/60;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共轭 羧酸 负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共轭羧酸盐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共轭羧酸配体先与碱反应生成共轭羧酸锂,再与第四周期金属元素对应的硝酸盐反应合成共轭羧酸金属化合物,并且在手套箱内制作扣式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表征;
共轭羧酸配体为[2,2’:6′,2″-三联吡啶]-4,4′,4″-三甲酸,第四周期金属元素对应的硝酸盐分别为六水硝酸钴、六水硝酸镍、六水硝酸铜、六水硝酸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共轭羧酸盐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共轭羧酸配体含有3个吡啶,且每个吡啶含有1个羧基,难溶于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共轭羧酸盐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共轭羧酸配体[2,2’:6′,2″-三联吡啶]-4,4′,4″-三甲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时使用的碱是氢氧化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共轭羧酸盐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共轭羧酸锂[2,2’:6′,2″-三联吡啶]-4,4′,4″-三羧酸锂易溶于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共轭羧酸盐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共轭羧酸锂[2,2’:6′,2″-三联吡啶]-4,4′,4″-三羧酸锂与硝酸盐的反应温度为50~80℃,反应时间为3~7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共轭羧酸盐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池中所使用的电解液配比为1M LiPF6的EC/DEC=1∶1的溶液,LiPF6为六氟磷酸锂,EC为碳酸乙烯酯,DEC为碳酸二乙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共轭羧酸盐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本方法合成的共轭羧酸盐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且首周期放电比容量高达1567mAh/g,循环2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974mAh/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142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