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互花米草治理河道污染的生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60448.3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1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纪丽丽;宋文东;郭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舟山赛莱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荣红颖;王蔚林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互花米草 治理 河道 污染 生态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水体环境污染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互花米草治理河道污染的生态方法,包括切割、浮床固定、水体修复步骤。本发明利用互花米草的生长特性及发达的根系,可以有效地富集水体中的氮、磷、重金属的特性,可以针对淡水、咸水或半咸水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本发明设计了利用互花米草治理河道污染的生态方法,实现了“以害治害”的方式治理河道污染。首先将互花米草的茎秆进行切割,去除顶端;然后将切割后的互花米草固定在人工浮床;最后将浮床置于河道中进行水体修复,并定期对互花米草的顶部进行切割,避免其大规模无性繁殖。本发明的互花米草生长速度较快,适应环境能力强,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水体净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体环境污染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互花米草治理河道污染的生态方法。
背景技术
互花米草(拉丁学名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是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潮间带,植株耐盐耐淹,抗风浪,种子可随风浪传播。因为它能够十分有效的抗击风浪,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将其引种到河口、沿海等地,可以大面积的减少风浪,保护堤坝。然而,互花米草的大量繁殖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影响了船只不能正常出港,现被列入了世界最危险的100种入侵种名单。
然而,互花米草拥有发达的根系,主要由短而细的须根和根状茎组成,可以深入地下100厘米左右,可以有效地富集水体中的氮、磷、重金属,从而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目前还没有将互花米草用于净化水体的报导。
因此,在目前的科研和实践中,需要研发出一种利用互花米草的生长特性,针对于淡水、咸水或半咸水河道污染治理的生态方法,使河道中污染物的水平降低,恢复河道的生态平衡和水体自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互花米草治理河道污染的生态方法,该方法包括切割、浮床固定、水体修复步骤,可以降低淡水、半咸水、咸水河道中污染物的含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互花米草治理河道污染的生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切割步骤:将互花米草进行掐头处理,得到切割后的互花米草;浮床固定步骤:将所述切割后的互花米草扦插至浮床的孔洞中;水体修复步骤:将固定有互花米草的浮床固定于河道中进行水体修复,并定期对互花米草进行切割处理。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割步骤中,所述掐头处理包括:去除所述互花米草的顶端茎秆,保留根部以上的茎秆;优选地,所述切割后的互花米草的长度为20-50cm。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浮床固定步骤中,将所述切割后的互花米草以10-20株为一束扦插至所述浮床的孔洞中。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浮床固定步骤中,所述浮床的材质为聚苯乙烯或聚乙烯。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体修复步骤中,所述切割处理为每隔2-4个月,优选3个月进行一次。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体修复步骤中,所述切割处理包括:去除所述互花米草的顶端茎秆,保留根部以上的茎秆;优选地,切割后的互花米草的长度为20-50cm。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河道位温带或/和亚热带;优选地,所述河道的旱季盐度为10-30‰,更优选为10-20‰,雨季盐度为0.5-20‰,更优选为5-15%。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有互花米草的浮床固定于河道两端或中间。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水体修复步骤中,所述河道中每50-60立方米的待净水水体设置120-150株互花米草。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舟山赛莱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舟山赛莱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04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