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设计因AMD丧失视力而为患者提供视力矫正的眼内透镜的方法及眼内透镜的定位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60338.7 | 申请日: | 2019-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9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 发明(设计)人: | 易虹;殷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易虹;殷蔚 |
| 主分类号: | A61F2/16 | 分类号: | A61F2/16 |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霍维英 |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设计 amd 丧失 视力 患者 提供 矫正 透镜 方法 定位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设计因AMD丧失视力而为患者提供视力矫正的眼内透镜的方法,基于天然人眼光学特性和像差特性的眼球光学模型,包括前表面和后表面均为非球面的角膜、相对于眼睛的对称轴倾斜的视轴、偏心入射光瞳的偏心虹膜,在眼球的囊袋内植入双面非球面的天然人工晶体模型;再在眼球内植入至少一个非球面的眼内透镜;所述眼内透镜位于模型眼内的虹膜和囊袋之间并定位于睫状沟;眼内透镜、角膜、天然人工晶体模型形成同轴光学系统;眼内透镜紧贴虹膜之后,且眼内透镜的口径与缩小状态时虹膜直径匹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内透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眼内透镜设计方法及眼内透镜的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影响视网膜中心黄斑区域的疾病,导致老年人丧失中心视野的视力,而病人周边区域视力常不受影响,因此早期都保持了辨别方向的能力,而在疾病的晚期大多数患者丧失了阅读能力。
为了解决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技术,发明了诸多不同的技术,有些系统依靠对图像进行放大,然而这种方式需要牺牲观察现场。例如植入的望远系统,因为这种方法减小了人眼的视角,术后适应时间及其长、植入方式复杂,而且这种植入方式不适于单眼的病人,因此该方案暂未得到推广。
另一种现有技术采用转位技术,结合凸面和凹面不共轴的偏移,从而转移光线方向,将焦点汇聚于黄斑中心小凹的外围区域;转移焦点到小凹外围区域,而这些区域的视细胞密度很低,取决于病人眼底的具体情况,因此适用该技术的病人范围有限。
再有,约80%的AMD患者做了白内障手术,即在眼睛的囊袋内已经装了人工晶体眼。白内障手术时保留已经植入囊袋的人工晶体,目前针对这类患者还没有提出解决该类患者的解决,也没有解决该类患者提高阅读视力的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便、成本可控、用于提高AMD患者阅读能力,特别是已植入人工晶体患者的眼内透镜的设计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用于设计因AMD丧失视力而为患者提供视力矫正的眼内透镜的方法,基于天然人眼光学特性和像差特性的眼球光学模型,包括前表面和后表面均为非球面的角膜、相对于眼睛的对称轴倾斜的视轴、偏心入射光瞳的偏心虹膜,在眼球的囊袋内植入双面非球面的天然人工晶体模型;
再在眼球内植入至少一个非球面的眼内透镜;所述眼内透镜位于模型眼内的虹膜和囊袋之间并定位于睫状沟;眼内透镜、角膜、天然人工晶体模型形成同轴光学系统;眼内透镜紧贴虹膜之后,且眼内透镜的口径与缩小状态时虹膜直径匹配;
患者近距离观察目标,虹膜收缩,光线经过收缩的虹膜,通过光路模拟计算得出成像光束的屈光度大于未植入眼内透镜前的屈光度,使眼内透镜、眼内的角膜、囊袋内天然人工晶体模型形成同轴光学系统的成像放大倍率增大;
患者远距离观察目标,虹膜扩张,光线经过扩张的虹膜,边缘区域的光线直接入射到囊袋内的天然人工晶体模型,虹膜和天然人工晶体模型形成成像系统;
患者远距离观察目标,虹膜扩张,光线经过扩张的虹膜,中心成像光束经过位于天然人工晶体模型与视网膜之间的成像面后发散传播到视网膜上,形成有亮度的背景斑点,并无实际图像。
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内透镜的通光直径为0.8-1.5mm。
优选地,所述眼内透镜的通光直径为1-1.2mm。
优选地,所述眼内透镜的前光学面为球面或非球面。
优选地,所述眼内透镜的后光学面为球面或非球面。
优选地,所述眼内透镜的镜型为双凸、单凸、正弯月三种正透镜形式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易虹;殷蔚,未经易虹;殷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0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