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侧夹持的环杆带状线慢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58861.6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3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宫玉彬;陈子君;李新义;王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23/24 | 分类号: | H01J23/2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温利平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侧 夹持 带状线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侧加持的环杆带状线慢波结构,环杆带状线的一个周期结构由一个金属矩形环以及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中间点的同厚度的两个金属杆组成,这样其为一环一杆交替排列,同时,两根夹持杆前后侧将环杆带状线焊接固定到金属腔体中部,这样结构稳定性较高,不易变形。同时,设计适用于环杆带状慢波结构的输入输出过渡段,输入输出的过渡段使得环杆带状慢波结构可以获得良好的传输特性以及较好的注波互作用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电真空器件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两侧夹持的环杆带状线慢波结构即一种用于带状注行波管的注波互作用系统。
背景技术
行波管具有工作频带宽、输出功率大、互作用效率高及寿命长等特点,在军用及民用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行波管有螺旋线行波管、耦合腔行波管、折叠波导行波管等。由于尺寸共度效应,行波管尺寸随着工作频率升高而减小,传统加工方式受到限制。
为了适应新的微细加工方式,平面结构的慢波结构逐渐发展起来,传统的平面慢波结构包括基于微带的慢波结构和带状慢波结构。基于微带的慢波结构存在散热性能较差、微带线容易被部分散焦电子束轰击造成熔断、工作不稳定等缺点。带状慢波结构采用一定厚度的高熔点金属线,其散热性能以及抗电子轰击性能都要优于基于微带的慢波结构。现存的带状慢波结构的带状线多为U 型曲折线,在实际加工中存在容易变形的缺点,增加加工装配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两侧夹持的环杆带状线慢波结构,以解决U型带状线易变形的问题,同时,获得良好的传输特性以及较好的注波互作用结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两侧夹持的环杆带状线慢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环杆带状线,其一个周期的结构由一个金属矩形环以及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中间点的同厚度的两个金属杆组成,将一个周期结构向右或向左或向左右复制平移数个周期,相邻的金属杆连接得到环杆带状线;
两根夹持杆,夹持杆为截面为矩形的长方体结构,长度由环杆带状线长度决定(金属环复制平移连接起来的长度决定),一根夹持杆位于环杆带状线的后侧,其一侧与环杆带状线后侧焊接(即与每个金属矩形环的后侧边焊接)、另一侧与金属腔体后侧壁中部位置焊接,另一根夹持杆位于于环杆带状线的前侧,其一侧与环杆带状线前侧焊接(即与每个金属矩形环的前侧边焊接)、另一侧与金属腔体前侧壁中部位置焊接,将环杆带状线支撑在金属腔体中部;
输入过渡段以及输入内导体,其中,输入过渡段由依次连接的多个周期结构和一段圆弧线组成,每个周期结构由一个金属矩形环以及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中间点的同厚度的两个金属杆组成,而相邻的周期结构金属杆连在一起,连接在一起的周期结构一端的金属杆与环杆带状线一端的金属杆连接,连接在一起的周期结构另一端的金属杆与圆弧线的一端连接,圆弧线的另一端与输入内导体一端连接,输入内导体的另一端作为输入端;连接在一起的周期结构从环杆带状线一端向圆弧线一端的前后高度逐渐降低;
输出过渡段以及输出内导体,其中,输出过渡段由依次连接的多个周期结构和一段圆弧线组成,每个周期结构由一个金属矩形环以及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中间点的同厚度的两个金属杆组成,而相邻的周期结构金属杆连在一起,连接在一起的周期结构一端的金属杆与环杆带状线另一端的金属杆连接,连接在一起的周期结构另一端的金属杆与圆弧线的一端连接,圆弧线的另一端与输出内导体一端连接,输出内导体的另一端作为输出端;连接在一起的周期结构从环杆带状线一端向圆弧线一端的前后高度逐渐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88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